小碗是28塊錢。
銅製的佛頭則是120元。
王青松嘀咕了一句,差距這麼大的嗎?
不過想想也不奇怪了。
這裡的東西其實很多都是出口給別的國家。
而佛像在阿三那一帶很流行,同樣的港島這邊也是非常的迷信,對佛頭更加鍾愛一些。
更何況銅的價格現在可不便宜。
這個佛頭掂量了一下,可不算輕,高度只有四十公分,但是重量估計有個一二十斤的樣子。
就是太破了,佛頭頂端縫隙有些發黑。
頭上還帶著一絲絲的銅綠。
也沒考慮,就直接付了錢。
對方給了兩個錦盒裝起來,拿著東西就離開了。
出來以後,開著沿途的街道,再看看手裡的錦盒,最後還是在附近找了一個賣編筐的地方。
買了一個帶蓋子的揹簍。
揹著揹簍在裡面逛了起來。
買的東西都被他放在了揹簍裡,其實已經被他給悄悄放進了空間。
一路走來,還真讓他找到不少好東西。
來到一家店鋪,讓王青松詫異了一下。
因為這裡,就像是內地的榮寶齋一樣,擺放得非常整齊,東西沒有之前的商鋪東西多。
也沒那麼亂。
門口更是沒有像其他家一樣,加一張桌子擺放一堆東西。
老闆是一個穿著灰色褂子的老頭,對方正拿著放大鏡在那裡看著手裡的東西。
王青松拿著東西看了看。
東西倒是和其他家的差不多。
不過沒一會他就發現不對勁了。
其他家的都是亂放。
他拿的東西卻是從門口的架子到裡面,能量是逐級遞增的。
一共五個博古架。
到最後一個博古架的時候,上面則是被玻璃擋住。
王青松對著老頭問了一下:“老伯,這個我看看可以吧!”
他的本意是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意思。
不是聽懂話。
老頭抬頭詫異地看了他一眼。
只是點了點頭:“可以看,但是那個不賣!”
王青松驚訝了一下,因為對方說的是國語,而且還不是廣市這邊口音的國語。
聽著像是南方的音。
不過想到抗日戰爭時期,包括解放前後,這裡來了不少的內地人,也就沒有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