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烏肯市原先規模比布蘭卡市還大,經過這幾年經濟發展,城市總人口也從5萬多已經迅速增長達到25萬,是阿根廷西部的大城市了,而且城市建築比布蘭卡市還好,因為能源電力充足,有不夜城的稱號。
加上這裡電費便宜,地處高原,溫度適宜,環境不錯,很多省內工廠也紛紛搬到內烏肯省,甚至與內烏肯省比較不友好的門多薩省也很多人前往內烏肯省發展。
拉潘帕省老省會聖羅莎市人口經過布蘭卡市多年支援,也已經有35萬,經濟都是比較發達的,對電力,石油化工產品需求比較大,與內烏肯市關係密切。
在聖赫塞的幫助下,內烏肯省成立內烏肯國營石油公司,主營石油勘探和開採業務,並與南方石油公司,潘帕斯國營石油公司,聯合組建了內烏肯油田開發公司,拉潘帕石油公司佔和拉潘帕石油天然氣公司共佔1成,內烏肯石油佔3成,南方石油公司佔6成,主要資金和技術由南方石油公司提供,工人主要在內烏肯省和拉潘帕省招聘。
拉潘帕省的教育體系早就為石油化工業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從布蘭卡市石油化工學校,布蘭卡市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拉潘帕理工大學石油化工系,布蘭卡大學石油化學系,阿根廷本土石油化工人才已經出現。
國立內烏肯大學新成立石油化工系,培養石油化工人才,內烏肯省高等教育薄弱,拉潘帕省準備援助修建一所新大學——內烏肯工業大學,培養髮展經濟所需的人才。
聖羅莎市新成立聖羅莎科學技術大學,由省政廳和市政廳聯合出資,聖羅莎出地出人,以新技術研究為主,在石油化學方面尤為重視。
除了石油人才的培養,聖赫塞還籠絡了一批歐洲石油專家,成立了阿根廷石油能源研究所,對阿根廷石油開採勘探提供理論支援,這家專業的學術機構還和布蘭卡市多所大學合作,進行研究生招收。
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阿根廷的勘探開採一直是比較少的,在聖赫塞看來,阿根廷很可能存在大油田,甚至海上油田,各種礦產勘探工作也很少,這和國家經濟實力,工業化有關係。
如果能夠獲取大量的石油,發展石油化工業,重化工業發展至少就解決了一半的困難。
如今世界仍然以煤炭為主要能源,但聖赫塞已經充分明確,進入60年代後,石油、天然氣氣的消費在能源消費構成中將迅速增長,取代煤炭,成為世界能源消費之首。
而阿根廷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也急需大量的便宜汽油,石油化工顯然已成為化學工業的基礎工業,將會在阿根廷國民經濟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阿根廷煤炭資源勘探不太順利,但煤炭又極為重要,現在對外國依賴太大,所以在國內的煤炭勘探也極為重要。
聖赫塞認為巴塔哥尼亞地區很可能存在煤炭層,為了集中力量,他從雷霆礦業和澳洲礦業內聘員工,組建了阿根廷煤炭礦業公司,對巴塔哥尼亞地區進行煤炭勘探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發現超級油田的一星期後,位於內格羅河省西部的聖卡洛斯·德巴縣的煤炭勘探隊傳來了好訊息,這裡發現了煤礦。
與之同時,更南邊的聖克魯斯省的里奧圖爾比奧河谷也勘探出煤礦,而且煤質良好,不比進口的澳洲煤礦差。
“三喜臨門,三喜臨門。”
聖赫塞激動的蹦出了兩句中文,讓旁邊的秘書都有些好奇,忍不住拍了桌子。
現在布蘭卡市華人不少,身為高官秘書部門的他們,對幾門主要語言多少有些瞭解的,但他們的高官閣下這時候說幾句華語, 還是比較少見。
聖赫塞對於阿根廷的煤炭問題一直是心病,南美洲一直不是煤炭主產區,阿根廷更是很少聽說有煤炭,但是同屬南半球的澳洲,南非,哥倫比亞,甚至巴西的煤炭儲量都有不少,難道是遠古時代阿根廷沒有多少植物?
但南方石油公司在巴塔哥尼亞地區勘探出規模巨大的油頁岩,所以聖赫塞判定,阿根廷是有煤礦的,而且不少。
畢竟腐泥煤中的礦物質若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是油頁岩,腐泥煤大多呈透鏡體或薄層夾在腐殖煤中,而且阿根廷南部擁有很大數量的泥煤。
阿根廷要發展鋼鐵工業,鐵礦可以從巴西、烏拉圭、玻利維亞進口,本土也有低品位鐵礦,但是現在煤炭對外依存度太大了,這是有大風險的。
澳洲,南非都太遠了,而且都不是什麼軟柿子,聖赫塞也不知道哪天他們國家法律改變,這些低價煤炭就沒了,所以在阿根廷本土勘探各種礦產,也就極為重要了。
不過鐵礦問題也是個大問題,好在烏拉圭這邊有三十三人省大鐵礦,玻利維亞目前也維持了良好關係,聖赫塞也已經準備好對玻利維亞國內靠近巴西方向的鐵礦下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