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是一個聯邦制國家,雖然看起來是個整體,卻多少有點散裝的感覺,貧富差距,地區差距明顯,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科爾多瓦省、拉潘帕省、聖菲省人口多,實力強,發展快,影響力強,而且還能與總統府形成一定的制衡。
拉潘帕省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小號的阿根廷,省府布蘭卡市最為繁榮和強大,前省府聖羅莎次之,沿海三市迅速發展,其餘地區破爛不堪,人口稀缺。
這些只是簡單的經濟發展上的描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集權程度遠遠不夠,各自為政。
聖赫塞科恩試圖用自己的力量改造改革拉潘帕省的行政管理結構,到現在已經有了一點小小的成功。
從聯邦制到單一制,是一個集權的過程,也是一個合力的過程,也是一個改革的過程。
各地市政廳紛紛響應,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大合併,開始建立以省政廳為首的新省制。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現在的市政廳選舉制度下,阿根廷可以說是是聯邦制傳統非常深厚的國家,要改變並非一朝一夕。
未來省政廳可以負責統籌整個省的運作,實現政策的迅速執行、統一高效的基礎經濟建設、城市間人文和商業交流、高效完善的法治建設。
拉潘帕省作為現在阿根廷第二大經濟大省,甚至已經比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更有優勢一些,這裡什麼都便宜,利用短暫的視窗期,正在建立起相對完整的輕重工業體系的雛形,這是經濟基礎。
聖赫塞本人的威望和他帶領下的南方激進黨是政治保證。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經有點成功的趨勢。
當然說成功,還為時尚早。
就經濟和工業來說。
聖赫塞對拉潘帕省在工業上的發展目標是類似於新華夏的齊魯省,這也是他對標的方向。
齊魯省在進入新千年後,發展已經有點跟不上經濟老大粵省和蘇省,卻是一二三產業均極為發達,擁有全新華夏最強大的化工工業,強大的鋼鐵工業,農業發展也非常厲害,相對於粵省和蘇省,完全可以說是一個肌肉勻稱的壯漢。
而粵省受制於發展還有歷史以及各三級行政區作死等一大堆原因,核心區和非核心區的差距,往往被戲稱為歐洲和非洲一樣的差距。
蘇省一直位於第二,且各三級行政區發展更為均衡,幾乎沒有弱的卻有隱形三級行政區債務等一些小問題,不過這絲毫不影響蘇省的強大。
作為前三甲,這也不是聖赫塞可以碰瓷的,他在心理上更傾向於齊魯省的工業體系,拉潘帕省現在的短板也在於工業體系不完善。
要建立起一套工業體系,並不是簡單建設幾個工廠就能說是成功了。
聖赫塞現在要為拉潘帕省在工業的發展掃除制度上的障礙。
把拉潘帕省建立一個政令統一,集權的單一制省,這樣可以短時間內迸發出強大的經濟推動力,也可以利用行政力量,大量舉債,把阿根廷國內的資本吸引到拉潘帕省來投資並發展,形成聚集效應。
拉潘帕省現在的王牌就是布蘭卡市,一家獨大,已經形成了明星效應,這也是後發省份可以借鑑的路子。
集中主要力量,對主要城市進行全力發展,以對抗其他國內一線城市對人才,資本的虹吸,避免外逃。
這是在聖赫塞主政布蘭卡市的時候做的,現在是複製這個模式的時候了。
集中力量發展布蘭卡市的目標不會改變,但開始利用行政力量開始改造拉潘帕省的制度,然後組織精兵強將複製布蘭卡市的制度,至少保證沿海三市和聖羅莎市這4個城市的發展,也可以對布蘭卡市的發展提供幫助。
一個城市的力量和潛力始終有限,但一省的力量和潛力卻可以完全不同。
短期內布蘭卡市的人口再增加一倍已經很難,但對拉潘帕省來說卻並不算太難。
拉潘帕省自然條件不差,而且阿根廷的富有雖然已經是過去式,卻並不影響現在周邊國家窮人的思維定式,這不是短時間會傳匯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