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開始,梁偵探和蘇晨如原被告律師那樣各坐一邊,臺上是李天龍和葉溫,臺下是其他人。
蘇晨喝口紅茶,鬆開領帶,準備大幹一場。梁偵探也喝紅茶,他年輕雖比蘇晨小,但卻比蘇晨沉穩,手拿一本書慢慢翻看等待開場,似乎勝券在握。
端木側頭對崔建解說:“蘇晨是S級大佬,梁偵探只是A級新貴,蘇晨勝之不武。”
崔建問:“有沒可能他們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嗎?”
李天龍一聲咳嗽,問:“請問誰先來。”
“我吧。”梁偵探放上書籤蓋上書本:“我是晚輩,就由我來梳理案情。”
蘇晨示意:請。
梁偵探:“17日晚上九點,受害者從宴會回來,回到家中不到一分鐘,接到一通匿名電話。據管家說,受害者接電話時表情很嚴肅,甚至可以說失態,他聽受害者說:我不認識你,你打錯了吧?是你?”
梁偵探:“因為有兩名受害者,為了簡單說明,我們就稱呼女性受害者為李母,男性受害者為司機。李母接完電話出門,負責李母的保鏢長帶人跟隨,李母讓他們留在家裡,由司機開車送自己。”
梁偵探:“汽車開到李家亭,中途沒有停車,然後發生了命案。”
梁偵探看蘇晨,蘇晨做個你繼續的手勢,梁偵探感激的輕鞠躬,繼續道:“案發現場有一個疑點,李母的死亡地點是在汽車附近,司機的死亡地點在李家亭內。根據現場勘察,我的第一個推測是:李家亭內有人,李母沒有馬上下車,讓司機對此人進行搜身,確認此人沒有武器後下車。沒想到兇手反殺司機,奪槍逼住李母,和李母進行了短暫的交談後殺死李母。”
梁偵探看蘇晨,蘇晨湊近麥克風:“我同意你的推斷。”
其他人不太同意,有些細節不清楚,司機可不是軟柿子。如果司機被反殺,留在防彈汽車上的李母可以關閉車窗,等待營救。
但你們高興就好。與其說是說明會,不如說是他們交鋒現場,他們不會為弱智問題答疑解惑。
梁偵探繼續道:“我推測兇手與李母認識,但是不熟悉,鑑於李母的行為,我認為李母對兇手有虧欠。說難聽點,李母作了壞事,之所以見兇手,是擔心兇手洩密。”
“同意。”蘇晨一拳錘桌面:“所以本案和大銀安保沒有任何關係,結案。”
梁偵探:“我不同意。”
蘇晨:“為什麼不同意?”
梁偵探道:“李母之死的時間非常敏感,我本人從不相信巧合。”
蘇晨:“你媽生你就是巧合,億中選你。”
梁偵探一笑,繼續道:“案件脈絡很清晰,接下來就是要找到李母得罪過的人。我請李家管家列出名單,安排李家人各自陪同一名警察,對所有李母認識的人進行了走訪。即使人在海外,也打去視屏電話。”
梁偵探:“結果是沒有,別說生死仇恨,就連普通的口角都沒人聽說。大家對李母評價很高。李母早年離異,和小女兒一起生活。李父死後,李嫡把李母和妹妹接回了李家。由此,我重點查詢了第三者的情況,她沒有家人活在世界上。”跳過部分:李母經歷坎坷,但沒有任何抱怨和越舉言論和行為。
梁偵探結論:“李母沒有仇家。”
蘇晨:“但她確實是私下去見某位故人。”蘇晨讀出梁偵探暗示的資訊:李母沒有與人結仇,兇手很大可能衝李嫡來的。
梁偵探:“故人就多了。李母為人和善,很多從李家退休離職的員工還和她有聯絡,關係最好的是張阿姨。張姨有點古代大丫鬟的意思,陪著李母嫁入李家,終身未嫁,在幾年前回鄉下養老。李母給了張姨侄兒一筆錢,每年都會讓子女去探望張姨。”
梁偵探看著蘇晨,拿出一個隨身碟:“張姨在案發前四個小時,搭乘大巴進城。六個小時前,警方在韓城河中發現一具屍體,證明死者為張姨。”
蘇晨皺眉:“這麼巧嗎?你不是不相信巧合嗎?為什麼張姨屍體這麼巧就被找到?”
梁偵探:“兇手捆綁墜物的繩索質量較差,因為水流的拉扯而斷開,這才使張姨屍體被發現。”
蘇晨:“也就是說兇手可以控制張姨屍體浮出水面的大概時間。”
梁偵探點頭:“是的。”
蘇晨:“你的推理是,兇手首先誆騙張姨進城,再將張姨殺害。然後以張姨的合成音騙出李母將其殺害。請問,什麼理由呢?”
梁偵探:“糾正一點,兇手是單純殺死張姨,並沒有利用張姨騙出李母。至於你說的理由,時間太少,我還沒有深入調查。想來應該是不光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