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狀態,起步期,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打樣板!
這個時候是一個企業試錯成本最低的階段,你要不斷地試驗什麼樣的樣板才是最好的樣板,什麼樣的模型才是最優的模型。
你搞個工廠,服務一兩個客戶就夠了,但這一兩個客戶,你一定要打造出未來可以規模化和複製化的樣板。
如何交付,如何出產品,我的時間週期是多長?一個標準化的工廠是多大,投入是多少?產入是多少?一定要做出來個樣板。
你搞個連鎖,一個門店,這個門店的盈利模型到底是什麼?投資多少?回報週期是多少?是聯營?是直營?是加盟?是用什麼樣的方式?
在早期,做樣板式的測試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剛剛起步的時候,我在數碼廣場,不賺錢,甚至倒貼錢的在跑生產線……”
卿雲把當初日月光華在數碼廣場的歲月講給牛強東聽。
當初他便是這樣在數碼廣場將精益生產線給提前跑通,搬到TOP園區裡第二天就直接複製上量。
原本對卿雲這一連串問題給打懵了的牛強東,在這個鮮活的例子下,頓時明白了過來,不時的提問並記錄著。
卿雲抿了一口茶,繼續說著,“你記住,在這個階段,規模沒有任何意義。
但在早期的時候,你要在全國範圍內甚至全球範圍內,尋找各式各樣的競爭對手,去比對,去研究,去找出一個真正的樣板模型,並測試完畢,使之達到你能快速複製的地步,能理解吧?
起步期,絕大部分的事不做比做,更重要。
那需要做什麼?
做一個真正的標杆。
你要等,等戰略契機點的出現。”
說罷,留足了大強子記筆記的時間,見他停了筆,卿雲這才開口說道,“第二階段,經過一定時間的積澱,這個時間可能很長也可能很短,隨著人均GDP和終端市場開始上量,成長期開始出現。
客戶的需求與這個行業的供給逐步到了適配點,這個行業真正的引爆點開始出現。
此時,企業規模化地為客戶提供產品,行業的模式也慢慢走向成熟,人們一下子就會發現大量消費者開始洶湧進場接受產品與服務。
反向,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沿著成熟的模式進入市場,這個市場開始真正進入到供需兩旺的週期,這就是行業的成長期。
在成長期裡,所有客戶的需求都是空白需求,需求增加的速度會高於供給的速度,因此,所有的企業都不會撞車,到處都是空白的市場。
這是行業發展中最好的時代,也是整個行業第一個‘黃金期’。”
說到這裡,卿雲笑了笑,也不為難大強子,“這個階段的企業家,也是最容易犯錯誤的階段,犯決定性錯誤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大忌,第一個,止步變現。
無數的創業者,在一個行業真正起飛的時候,苦了累了好多年了,終於賺到錢了,開始從企業裡拿錢了,開始享受美好生活了。”
卿雲搖了搖手指,“這個時候,絕對不是從企業拿錢的時候,反而這是整個市場最大規模爆發的時候。
此時你是一個臨安的企業?是個之江的企業?是個長三角的龍頭?是一個全國的龍頭?還是世界級霸主企業?
這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當下擴的夠不夠猛。
因為這個階段,全是空白市場級的競爭,這才是跑馬圈地的時期,你不去,有人去。”
牛強東當然認同這個觀點,作為企業家,其實最喜歡的便是這個階段。
剛剛失戀,他最想的便是做大做強,而後讓初戀女友全家後悔,他是絕對不會這個階段從企業拿錢的,每一分都會用來擴大再生產。
卿雲也很清楚這點,沒有過多的講,進入了下一步,“成長期第二個大忌,拒絕合作。
當你日子好的時候,會有很多人來找你合作,你都不合作,你說‘我啥也不缺,我有的是客戶,用得著跟你合作嗎?’
這是極其錯誤的。
順時多屯糧,這是一個專業級企業家的基本素養。
一個企業,你覺得是在發展的時候容易容納力量,還是停下來的時候好容納力量。
所有人都願意上快車。
從你從1000萬變成3000萬,3000萬變成8000萬,8000萬變成1.6億的時候,所有人都願意上車。
當你從1.6億到1.6億的時候,很多車上的人都想著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