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雲給出的方案,他願意接受。
從吃牢飯的階下囚,到受人尊敬的未來校長,黃浦不黃浦的不好說,但這強烈的對比,是他拒絕不了的方案。
所以,在其位,謀其政,此刻的他也願意站在這個角度來勸誡這個有些頭腦發熱的少年人。
卿雲笑了,宋儒華的這番話,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典型的‘造不如買’思維。
經歷過一輪完整社會思潮輪迴的他,很清楚,這樣的想法其實在此刻這個特定的年代,是沒太大的問題。
甚至,這是此時剛剛開始擁抱世界的華國社會主流想法。
因為國家太窮了,遠不如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華國。
民族因何自信?
歸根到底是家底兒的實力!
&n軋機,為了節省外匯,國家連圖紙都沒有捨得買,以至於後來想要仿造都無從下手的。
籌建寶鋼一期時,繼續延續了此前的方式,完全由櫻花國包建,最終被稱為“連廁所一起引進”的工程。
籌建寶鋼二期,我們開始有點錢了,就提出了“聯合設計,合作製造”的原則,漂亮國指責我們強迫轉讓技術,其實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的。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這個邏輯對不對,其實還是要看針對什麼人,什麼樣的產品以及處於什麼樣的年代。
如果是個人或者企業,這話其實基本是對的。
因為所有的商品都是具有產業鏈,個人或企業擁有自己產業鏈的一環,無法掌握全部的。
比如我們吃的飯菜、穿的衣服,還有用的手機電腦都是買的,如果你是自己個人造,你也許耗費一輩子都無法成型。
而且國家那時艱難的財政,還在應付經濟硬著陸的危機,一直等到08年後,國家才真正開始崛起。
不僅僅是財政,還有人心。
多難興邦,不是一句空話。
在不同的時代,對於同樣的人和物等,造買租的選擇其實也都會是不同的。
事件有其特定的背景,不能站在幾十年後去憑空的指責。
所以,宋儒華這樣的想法,卿雲沒有去批判,而是心平氣和的講著道理。
“老宋,確實,如果作為一個產業鏈上的企業,我們沒有什麼必要去造,到時候直接用就是了。
但是,我的夢想,要做的是整個產業鏈的所有活。”
他必須說服宋儒華,畢竟……
這貨真的很能教書。
他要的是炎黃教育集團未來分層次教育所能夠帶給他源源不斷的子弟兵,從軟體到硬體,從低端到中端,甚至高階的產業工人、軟硬體工程師大軍。
社會招聘,只能解決一個集團人員的流動性問題,是一種補充。
自己培養出來的,從一張白紙開始,被集團文化灌輸過的子弟兵,才是集團的根本。
何況,現在大學教育教出來的……絕大部分人都缺乏實際動手能力。
所以卿雲乾脆跳過了校招這一步,直接從根源入手解決問題。
大學教育和實際脫節是吧?
續上不就完事了。
未來的炎黃教育集團和國內的大學最大不同就是,它有一個強大的企業做後盾,二者互為依託,相輔相成。
而這一切,需要一個明確並支援他理念的學校最高層。
宋儒華懂教育,也懂企業,這才是大學校長,或者說職業大學校長的最佳人選。
宋儒華卻搖了搖頭,“不可能的,小卿總,沒哪個企業能完成這樣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