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計劃足夠宏偉,最關鍵的一步如何吞併TOP,卿雲卻沒講。
做人要守本分,該問的問,不該問的別問,所以他也不問卿雲怎麼啟動。
但當聽完卿雲全部的計劃,孫紅兵沉默了一會兒,開口諫言著,“卿總,不要再擴大了,風險已經很大了。”
計劃越精巧,容錯率越低,一環出錯,滿盤皆輸。
而且……
此時的他很想把自己的眼珠子和耳朵全部給挖掉,而後退出整個計劃。
孫紅兵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狂人。
在見識過石玉柱的狂後,他覺得自己只是有點狂。
但在聽完卿雲的計劃後,孫紅兵認為自己簡直就是一個溫良恭謙讓的道德模範,一隻純純的、萌萌的、人畜無害的小兔子。
“卿總,到TOP就停吧,能搞定TOP,你在華國經濟史上都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你還年輕,有的是機會。”
卿雲輕笑了一聲,“孫哥,你覺得到時候,我停得下來嗎?”
孫紅兵聞言,也是隻能搖頭苦笑,只能賭命了。
……
2003年7月13日
“主席!請看一下鏡頭!誒!好!”
TOP內部報刊TOP人的宣傳幹事,摁下了快門,為‘宋主席親臨現場為紹興TOP技術學院豎碑’的新聞,增添了一張照片。
這個主席,是董事局主席,TOP集團董事局的主席宋儒華。
其實宋儒華在TOP集團成立的最初,並不叫‘宋主席’,而是‘宋老師’。
TOP集團創立之初,最早的那批員工,都是錦城電子科大的學生。
那時的宋儒華,在公司,一直是以老師的身份出現;在日常管理中,也努力營造一種大家庭和大學校的氣氛。
1996年的TOP內亂爆發。
看著一大批曾經是學生的員工在公司成長為骨幹,而後竟不辭而別;
看著昨天還在眾目睽睽之下高呼“宋儒華領袖“的幹部,甚至站到公司的對立面;
一種切切實實“上當受騙“的感覺,使得宋儒華的心理和感情正承受著一次前所未有的煎熬。
怎麼有人說當叛徒就當叛徒了呢?怎麼有人還會幹出捲款私逃的勾當?
熬過這段歲月後,宋儒華的管理風格發生了重大改變。
在一篇名為《跨世紀企業家的十大素質》的文章中,他親自撰文指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一定要在企業內樹立絕對的權威,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思政敏感度、善於巧妙地製造機會……
文章寫的很長,但核心便是,自此,‘宋老師’變成了‘宋總’。
TOP內部的師生關係、同門關係蕩然無存。
於是,在TOP內部,下級稱呼上級習慣稱謂變成了‘某總’,比如張總、李總、王總。
就連管理司機的車隊隊長或者管理保安的保安隊長,也是一律稱呼為‘某總’。
自然,外面的人到TOP辦事情更是入鄉隨俗,見誰就點頭哈腰,叫一聲‘某總’。
這樣的稱呼,自然不能體現宋儒華的絕對領導地位。
某日,宋儒華到TOP華亭的“地盤上”視察工作,邊走邊看,不時指指點點,跟在宋後面隨行視察的一彪人馬中,有一個負責後勤和保安的小主管,是宋儒華紹興老家一個村子裡的人,也姓宋。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賣傢俱的小業務員到TOP來辦事情,一眼瞧見那個“宋保安”,趕緊屁顛屁顛地追在後面,叫‘宋總’、‘宋總’。
走在最前面的宋儒華聽到了,以為有人在叫自己,轉身一瞥,不認識呀!
再仔細一看,原來不是在叫此‘宋總’,而是在叫彼‘宋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