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騫聽了,心中不禁對伊曼妲言語裡不自覺流露出來的華國情節,多了幾分理解。
而此時伊曼妲嘴角完全壓不住的繼續嘰嘰喳喳著,
“所以,我從小就對華國文化很感興趣,尤其是華國的歷史和哲學。
我覺得華國文化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種深厚的精神內涵。”
說到這裡,伊曼妲的語氣中透露出一抹濃濃的羨慕,
“而且,你們雖然不同的省份有著不同的民俗,但你們的文化始終都能夠凝聚成一個統一的精神核心,這讓我很羨慕你們。
你不知道,在坦尚尼亞,由於有許多不同的部落,大到語言、宗教,小到日常穿著、飲食習慣都不盡相同,很難形成一種統一的文化認同。”
孔子騫聽了,心中對伊曼妲的見解又多了幾分讚賞。
這算不算新世紀的華吹分子?
面對這種關外有識之士,孔子騫禮貌的回應著,“你說得很有道理,華國文化確實有一種獨特的凝聚力。
不過,坦尚尼亞的多元文化也有其獨特的魅力,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伊曼妲點了點頭,說道:“是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我只是覺得,如果能夠像華國那樣,形成一種統一的文化認同,可能會更好。”
孔子騫笑了笑,嘴上隨口說著一些應景的話。
不過他的心裡卻在嘲笑著伊曼妲在痴人說夢。
都不說華國老大哥絕不願看到這一幕了,世界上但凡和‘列強’兩個字沾邊的國家,都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列強夠多了,桌上的座位就那麼幾個。
而且孔小胖覺得還是那個便宜牢大說得有道理。
華國是世界的華國,世界是華國的世界。
世界只有一個華國,這才是天下大同全人類的福祉。
既然坦尚尼亞被世人公認為古人類的發源地,那麼作為唯一未曾斷絕傳承的古文明,華國自然是對這片所謂的‘世界祖地’有著所有權主張的。
不信?
《山海經》可比《聖經》靠譜多了好吧。
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上,不要老是DNA、DNA,拿現代科技嚇唬人。
好好地讀懂老祖宗留下的《山海經》和《大唐西域記》吧,看看是不是你們所說的那個樣子?
乞力馬扎羅山便是不周山,“鸞鳥自歌,鳳鳥自舞”,指坦尚尼亞地區的冠冕鶴與孔雀。
隨著交流的增多,孔子騫終於明白伊曼妲的普通話口音是哪兒了。
是冀州話。
這讓他覺得有點哭笑不得。
原因他倒是懂。
在非洲,華國的兩種方言最多,一種是冀州話,另一種是京片子。
而坦尚尼亞算是常山真定一系的,也是冀州話適用區。
只是作為一個華國年輕人,其實聽著這種老一輩‘字正腔圓’的方言,還是有些不習慣。
畢竟普通話在華國推行多年,很多小孩子其實完全不會方言了。
“伊曼妲,你的普通話口音有點像冀州話,這是怎麼回事?”
孔子騫故作好奇地問道,給她喂著話題,讓這顆美麗的黑珍珠對他投入更多的時間成本和交流成本。
伊曼妲愣了一下,說道:“是嗎?我倒是沒覺得有什麼不同。
我的中文是跟著鄰居老爺爺學的,他以前在華國讀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