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炎黃集團的董事長卿雲。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上,我們聚集於此,共同探討“公司治理地方需要和全球趨勢”這一議題,顯得尤為關鍵。
2003年,對於華國乃至全球經濟而言,都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年份。在這一背景下,華國企業如何主動融入全球化經濟,尋求共贏的機會,已成為我們亟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公司治理不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事務,它關係到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隨著華國開始擁抱世界後,我們的市場更加開放,外資企業紛紛進入,國內企業也積極的‘走出去’。
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的是,我們的願景並不是要挑戰西方的價值觀體系,而是要在尊重多元文化和價值的基礎上,去主動嵌入到世界貿易鏈中,立足我們的資源稟賦和優勢去做我們擅長的事,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尋找和創造共贏的機會。
……”
臺下的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卡特彼勒全球董事長兼執行長格林巴頓、普華永道公司全球執行長沈德培、紐妖克證券交易所副總裁比安卡希曼、安永亞太金融主管鮑凱幾人對視了一眼,嘴角浮起了笑意。
什麼樣的華國,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或者是最需要的?
一個融入自由貿易體系中吃苦耐勞、能幹各種苦活、髒活、累活的華國。
在此基礎上,他們不介意在他們吃肉的情況下華國喝點肉湯。
他們希望華國能夠保持適度的繁榮,這樣他們的商品才會有市場,但並不希望華國往高精尖方向發展。
因為國際貿易的本質是互通有無。
華國沒有而阿美莉卡有,疊加阿美莉卡沒有而華國有,國際資本可以得到兩次貿易的利潤。
為此,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裡,他們依然組織了15位國際組織的代表,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代表,27位駐華使節,14位商會負責人以及37個國家和地區的工商界領袖、企業代表來到大病初癒的華國。
為的就是讓華國更加融入自由貿易體系。
而眼前臺上的華國少年就很清醒,牢牢的抓住了本質問題,也就是華國擁有的人力成本、工業體系、基礎設施的三大優勢。
這是最好的中低端製造業基地,可以為全球貿易提供成本最低的商品。
“我們需要學習和借鑑國際先進的公司治理經驗,如獨立董事制度、資訊披露制度等,以提升企業的決策質量和運營效率。
同時,我們也要結合華國的實際情況,保持董事會的多元化,確保各方利益的平衡。
當然,融入全球化經濟的過程中,我們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文化差異、法律風險、市場競爭等。
為此,我們需要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國際規則的研究和適應,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尋求共贏的解決方案。”
臺上華國少年的話語,讓沈德培等人紛紛的鼓起了掌。
秘書長安南的特派代表馬和勵更是頻頻點頭,暗忖著這麼多年建制派老錢資本的文化滲透沒有白費。
而紐妖克證券交易所的比安卡希曼認為,這一次高峰會的會議主題太應景了,‘新領導、新動力、新變革和未來經濟領導人’,卿雲是阿美莉卡最希望看到華國未來經濟領袖的典型代表。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起身點評著,“卿雲董事長的發言不僅體現了華國年輕一代企業家的遠見卓識,也彰顯了華國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尋求合作與共贏的誠意和智慧。
這種積極融入國際體系的態度,正是我們國際大家庭所期待的。
它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加和諧與穩定的國際經濟秩序。
同時,這也為全球貿易和投資提供了新的動力,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臺下的國內企業家們,包括王文京、王均金、丁佐宏、李東生等,都是中國商界新一代的佼佼者。
他們的企業在中國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乘風破浪,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實力。
然而,當卿雲在臺上提出“立足我們的資源稟賦和優勢去做我們擅長的事”以及“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時,這些企業家們的臉上不禁露出了疑惑和深思的神情。
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我們之前的開放還不夠嗎?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投降主義的味道,難道是要我們放棄自身的優勢,去迎合國際市場的需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