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該死的西蜀血脈壓制……
這五個字一出口,他渾身都哆嗦了一下。
不過倒也讓他徹底打消了自己血脈來源的懷疑,不然這個高出卿家村平均20厘米的身高是他心裡面永遠過不去的坎。
只能說,他這一房挺高的。
威盛的事情很簡單。
2003年12月初,威盛董事長王雪紅、總經理陳文琦夫婦被起訴,涉嫌派遣商業間諜盜取同業研發的電腦程式著作。
檢方以其二人涉嫌背信、違反著作權法等罪嫌,要求判刑4年,事後由威盛花費17億擺平和解。
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結局也是財閥的經典操作。
不過,刑罰免除了,但是其股價從巔峰時期的629元新臺幣,陡然降至10臺幣以下,而後長達幾年股價維持在7臺幣左右。
這種情況下,原本和王雪紅站在一起的中小股東們會怎麼想?
而且大半還是國際投資機構們。
他們是有業績考核壓力的,產品的淨值變化將決定他們的腦子。
於是,王雪紅乾脆的壯士斷腕,將不少的業務板塊從威盛的主體轉出,注入到宏達電HTC的版塊裡。
藉著華國手機品牌發力的東風,2006年4月26日宏達電首度站上每股千元臺幣股王寶座,比當初威盛每股 629元臺幣還要優秀。
作為一個大型集團企業家而言,王雪紅肯定是成功的代表。
但是曾經的‘晶片組世界霸主’威盛電子的沒落,也是不爭的事實。
卿雲想要做的,就是打一個資訊差,將一部分的技術搞到手。
快速衰落的威盛,並不符合他此時的利益。
否則就會變成後世那種因特爾、BMD兩雄爭霸,英偉達猥瑣發育的局面。
所以他要救威盛,雖然說威盛的‘華國芯’就是一個口號,
重新強大起來的威盛,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所以,他要威盛半死不活,但能守住BMD晶片組的市場,讓英偉達無雞可偷。
偷雞摸狗的這種爽事,這個時代,由他一個人來做就行了。
高通稅,哪有‘炎黃稅’香?
他沒講完的話,現在已非吳下阿蒙的小陳總也能想得通透了。
說到底,晶片行業是個資金密集型企業。
雖說威盛電子是個上市公司,但特定情況下的融資,是二級市場無法滿足的。
在攻堅克難的時局中,企業的發展,依賴於股東的持續投入。
當其他股東不願意投入,紛紛跑路,甚至其他股東換成國際產業資本的時候,你威盛的發展,就得看華爾街的眼色了。
不過……
陳悅疑惑的望著他,“你怎麼知道她們涉嫌商業間諜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