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比拖十來年再說要好得多。
姜上舟聞言也是苦笑連連的,“道理我懂,就是覺得……唉……”
嘆了口氣後,他岔開了話題,
“章汝京先生目前正在公關五大教會出面遊說同意華芯國際進行破產清算,這方面應該問題不大。”
卿雲聞言,開口問到,“這個我相信,但是,姜老,後續怎麼走,您得拿個章程出來了。”
涉及的主體,畢竟不是阿美莉卡本土的企業,而是夷洲島和華國內陸的企業。
在阿美莉卡人看來,這是夷洲島的狗咬狗問題,涉訴不涉訴的事情,他們懶得管,他們只管華芯國際在阿美莉卡的業務上是否足額納稅。
而如何讓一家正常運營的公司突然走到破產清算的道路?
這一點,被後世假A教訓毒打了多年的卿雲有的是辦法。
而且,華芯國際的自身經營情況,也給了他出手的空間。
華芯的股東包括華亭地方、夷洲島民間、阿美莉卡基金、投行高晟以及上實、燕大青鳥、章江集團、燕大微電子等國資,屬於多股東下無實控人的分散股權架構。
自華芯國際2000年落地以來,一共獲得了14億美刀的資本金以及4.5億美刀的華國銀行貸款。
這個體量的資金,不能說窮困,但放在半導體行業裡,要說夠用都勉強。
而深諳逆週期建廠策略章汝京,也是一個建廠狂魔,他認為業界不景氣時就是建廠的最佳時機。
華芯國際建廠之時正逢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的歷史級晶片低潮期,華芯國際趁機購入了大量的低價裝置,包括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放出來的二手裝置,並以低價換股的方式買下了津門摩托騾拉晶片廠。
三年時間,章汝京便在華亭建了三個廠,建成了4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和華國第一條12英寸晶圓生產線。
這席捲天下一般的建廠速度讓世人驚歎,但也帶來了一個危機。
缺錢。
無實控人的多頭股權架構,讓華芯國際可以短時間在國際市場上騰挪輾轉的避開《瓦森納協定》,從櫻花國、從新加坡、從歐洲獲得大量的轉讓技術。
0.21微米儲存器工藝、0.18微米邏輯工藝、0.13微米邏輯技術……
這都是這個股權架構帶來的好處。
但是,多頭股權架構並不是沒有弊端的。
在融資上,特別是涉及到所有股東同時向公司追加投入的問題上,就會變成各方推諉扯皮的局面。
只要有一個股東不願意出資,其他股東也就沒辦法出資,都想的是‘憑什麼’?
而其他股東就算決定出資,那位不願意出資的股東會被稀釋股權,所以在這種議題上,他還是會投否決票。
這個時候,涉及到股權比例的變動,這就不是少數服從多數,而是必須表決一致。
特別是涉及到各個國家的不同方,利益太難協調了。
所以,華芯國際在增加資本金上,完全無路可走。
借款道路,也是荊棘叢生,半導體產業的投資金額過大、投資時間過長的特性,讓海外銀行業在無政策指導下,對其的貸款也是十分審慎的。
而國內的銀行……
偏偏華芯國際在設立之初,為了繞靠瓦森納協定的限制,註冊在海外,其資本是美金。
為了避免調查的風險以及落下口實,國內銀行的錢,華芯國際還不敢多要,否則阿美莉卡又要拿華芯國際到底是傢什麼公司說事了。
所以也難怪章汝京也只能被迫的在一個最差的時點上去申請上市。
不過華芯國際的經營痛點,倒也給出了一個合理的操作空間。
有種期貨,叫做半導體原料期貨,包括矽晶圓、矽片、光刻膠、各種半導體所用的化學品、金屬等。
為了實現原料價格的穩定,通常半導體企業都會在期貨市場上做套期保值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