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卿雲雙手一攤,“我不否認,從整體上講,國家設立孔子學院的出發點原本是不錯的,也是很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
可實際執行的狀況是什麼?
是國家費了力、花了錢,還不討好,沒得到啥好結果,至少目前我們看不到希望。
文化輸出的成效……不佳!
好吧,按照孔子騫的說法,是一點兒屁用都沒有。
比如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的孔子學院,我們捐建的圖書館,對全社會所有人都開放,任何階層、任何想讀書的人,都可以來那裡讀書看報。
但是,圖書館裡華國館的華國書籍,幾年來根本沒有什麼借閱記錄。
因為,本質上,我們國家的硬實力此時沒有彰顯出來。
沒有硬實力,談不上軟實力。”
“所以,我的建議是,用華國企業海外公司的就業,吸引當地人崇尚漢語。”
卿雲繼續說道,“由於價值觀的不同,儒家思想很難被國外所接受,這樣的文化輸出是無效的。
儒家文化圈強調‘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倫理,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強調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而儒家文化圈以外的世界,無論是南亞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西方文化圈,都是強調個人主義、自由、平等和權利,個人的自主性和理性被視為核心價值。
這種衝突的價值觀體系,如果沒有什麼內驅力,是很難讓他們能夠理解我們的思想,更談不上什麼輸出了。”
說到這裡,他豎起了手指,“要想真正有效的進行文化輸出,那就必須體現我們的強大。”
“比如?”曾慧嫻笑眯眯的給他做著捧哏。
卿雲笑了笑,“為他們提供工作崗位,而外國人為了拿更多的薪水,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必然自發的去學習漢語。
如同我們學習英語的邏輯,其實是一樣的。
他們懂了我們的語言,在職場裡、社會里去慢慢了解漢文化,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
歸根結底,就是如盛世大唐一般,萬國來朝,用他們的慕強心理、崇拜之情讓他們不知不覺間內附!”
“內附?”
石廣勇嘶了一聲,好像有點明白了。
卿雲舉例道,“比如炎黃集團開在坦尚尼亞的公司裡,本地員工要是會漢語,他就可以晉升到主管以上的級別。
要是不會漢語,那就對不起了,一輩子都沒戲!
本事再大,也只能做基層員工,這就是我的規矩,不服氣你就走人。
這種情況下……嘿嘿!我可從來都沒說過我是個好人!
我毀了他!
當然,科研人員除外。”
郭偉聽得心裡很不是滋味的。
特麼的,還是民營企業好啊,真特麼的土皇帝!
言出法隨,生殺予奪!
而國企……
反正他是沒這個本事,也沒這個膽量的。
特別是此刻,雙軌制制度下那批老的國有職工更是得罪不起。
職工和員工,是兩回事。
但卿雲說的,他也理解,特別是科研人員。
沒法子,科研怪物嘛,有些脾氣犟的,你不能明著給他設定這個門檻,否則別人就不來了。
不過科研人員,也談不上啥職位的,職級給夠,名譽稱號管夠,錢管夠,就行了。
“所以,真正的文化輸出,是用就業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