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她才從她爸媽言語中明白過來,爸媽希望她走仕途的初心是沒變的,只是久在體系內部的爸媽更明白有個富豪朋友對仕途的幫助有多大,特別是初期,可以讓她少走太多的路。
……
望著餐廳裡的那些早就確定好人生道路的同學,李雅麗聳了聳肩膀。
顯然,這些同學裡,不少家裡也是這麼想的。
畢竟,錦城四中是所官校,子女到了大學,父母按照年齡算,其級別通常都不太低,對這其中的關竅是門清的。
埋頭乾飯的李昭君,一邊聽著閨蜜們的嘰嘰喳喳,一邊時不時的看著餐廳裡的情況。
某人,沒有來。
而當目光從那些熟悉的面孔上掠過時,她的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觸。
這些人,這些事,都是她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這次年會,或許便是她和這些同學們開啟未來人生篇章的一個儀式。
人越成長,就越能明白:人生的起跑線本就不同。
小學你會認識村子裡的人,初中你會認識鎮上的人,高中你會認識市裡的人,大學你會認識各個省份的人。
你會見識到人生、生命乃至生物的多樣性。
父母已經將這個社會劃分了階層。
比如高官,比如商賈,比如高知。
這些人的孩子,大多都是無憂無慮的青春少年,才華橫溢,追求夢想。
而絕大多數人,生來不配有這種奢侈的想法。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普通人。
他們只能靠自己,或者靠生命中的貴人。
我們成長的周圍,無數這樣鮮活的例子。
當別人家孩子已經在父母的呵護下有車有房張羅媳婦兒,父母一文沒有的男孩子不敢有任何想法。
是墮落還是自強,誰都沒資格去評論。
人生而平等,指的是生命平等,指的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而並非指社會平等。
但這並不矛盾,也不需要怨天尤人。畢竟富貴人家的好風水,也是靠祖上蒙蔭,辛苦拼來的。
有句話說得好,你不努力,只能是你的下一代來代替你去拼。
別人家父母尚且知道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給孩子攢一些資本墊高起點,你非要逃脫為人父母的責任委屈孩子七拐八拐的摸索人生。
當然也可以選擇就此終結,沒有下一代了。
無所謂,幾千年的歷史裡,能在歷史輪迴裡存活下來的家族,本來是少數。
回溯歷史長河,絕大多數人的祖上都很輝煌,否則也沒法活過那一個個末世。
張偉沒有了,有李偉、王偉。
每個人在出生時起跑線如此的不同,不能用金錢墊高你的起跑線時,只能靠你自己去爭一爭,去和命運抗爭,於是有一小部分寒門學子改變了整個家族的走向……
所以,進了大學,更能明白:方向一致、目標一致的群體裡,每個人人生的路程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