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雲無可奈何的聳了聳肩膀,招呼幾女出門。
出大門前,他卻轉身恭恭敬敬的在門口跪下,磕了個響頭。
諸女見狀,雖不明白原因,跟著在後面盈盈一拜。
醜爺爺不耐煩的揮了揮手,待他們出門後便關上了門。
卿雲聳了聳肩膀,轉身信步而行,給諸女細細的講著醜爺爺的故事和他的淵源。
“小時候每次我挨我爺爺揍的時候,就會跑到醜爺爺家裡來,每次他都會給我烤一個紅苕……”
……
慰問並沒有就此結束,卿雲帶著諸女,挨家挨戶地拜訪了村裡的長輩。
每到一家,他們都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和紅包,傾聽老人們的故事,分享他們的喜悅。
這些老人,有的曾經是卿雲的啟蒙老師,有的曾經在他困難時給予過幫助,有的則是看著他長大的鄰居。
接著,他們又去了李奶奶家。
李奶奶是村裡的孀居老人,丈夫死在了高麗,屍骨沒有找到,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有人來看望她。
卿雲和諸女的到來,讓李奶奶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蘇采薇握著李奶奶的手,溫柔地說著,“李奶奶,您要保重身體,我們會常來看您的。”
李奶奶激動地連連點頭:“好,好,你們都是好孩子,我很高興。”
這樣的場景,在卿家村的家家戶戶中上演。
卿雲和諸女的到來,就像是一股溫暖的春風,吹拂過每一個角落。
他們不僅給老人們帶來了物質上的關懷,更帶來了精神上的慰藉。
這不僅是對家族長輩的尊敬,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卿雲的舉動,讓村裡的老人們感到無比的溫暖和欣慰。
也讓六女覺得震撼不已。
卿家村是個大村,住著兩千多號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700多人。
這還是因為當年整整少了一代人的結果。
最鼎盛時期的卿家村,人口足有三千之多。
三百壯士出川是一出悲歌。
馬裹屍還是前半出,孤兒寡母是後半出。
這導致了卿家村此時35%的老齡化率,可以說是深度老齡化了。
在卿家村的慰問之行中,卿雲的慷慨解囊,為村裡的長輩們帶去了溫暖和關懷。
蘇采薇認為,這些都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700多個老年人,每人一萬的紅包,就意味著700多萬的現金。
怪不得當時搬執行李的時候,會多出幾個箱子來。
搞了半天,全特麼的放的現金!
倒不是她眼皮子淺,認為不該送那麼多,或者是捨不得。
而是……
這錢,特麼的哪兒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