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這一幕你們在電視直播畫面上已經看過了。’
姜院長的話,讓臺下眾人配合的笑了起來。
只是,國外記者們的笑容中帶著一抹意義不明的模樣。
就這?
也就那點兒出息了。
除了外殼是你們的,一些不重要的配件是你們的,CPU、顯示卡、記憶體、硬碟……
哪樣是你們華國的?
阿美莉卡不要的產業,轉移給了四小龍,四小龍拿著玩了十來年,才輪到你們華國,也不知道在慶祝個啥。
不過,這種事情值得鼓勵,也應該倡導。
將華國固化在產業鏈上,充分利用好他們的人工成本和自然資源,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
當然,這個‘所有人’,只是發達國家的人。
其他的,不算人。
國外的記者們此時掛著淡淡的笑容,好整以暇的打量著會場裡那些華國同行,欣賞著他們臉上的激動。
來自國內的記者,也沒法不激動。
對於此時的華國人民來說,電腦整機組裝業務,也是高科技。
如同從來沒有穿過鞋子的山裡人,第一次穿上鞋子時的激動。
他們哪裡知道,或者哪裡在乎這雙鞋到底是回力、飛躍、解放牌,還是阿迪、耐克、亞瑟士?
在他們的記憶中,昨天晚上新聞聯播的那個直播畫面永遠清晰而震撼。
2003年的最後一天,那個寒冷的冬日,全國各地的家庭圍坐在電視機前,目睹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當楊利偉在遙遠的太空艙內啟動了那臺代表著華國科技驕傲的神舟膝上型電腦時,整個國家都屏住了呼吸。
那一刻,電腦螢幕上亮起的‘炎黃·神舟’LOGO,與太空艙窗外那片璀璨而神秘的宇宙星空,共同構成了一幅令國人難以忘懷的畫面。
那不僅是一種視覺的震撼,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
那個畫面,如同一張珍貴的照片,被永遠定格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此時回憶起那個瞬間,哪怕是身為妓者,他們的心中也是充滿了自豪和激動的。
飛行的太空艙,是向全世界宣告,華國有能力、有技術自主開展載人航天任務,那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了華國的綜合國力。
我們不再是隻有‘輕小集加’了。
而‘炎黃·神舟’LOGO在太空中的點亮,是華國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
它不僅代表了炎黃集團的技術實力,也象徵著華國在高科技領域不斷探索和突破的決心。
浩渺的太空,對於無數懷揣航天夢想的華國人來說,這個畫面是夢想成真的瞬間。
孩子們的眼中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成年人的心中則湧動著對國家科技進步的驕傲。
這個畫面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展望。
它啟示著華國人,無論是科技、文化還是經濟,都有可能達到新的高度,實現更大的夢想。
記者們在新聞釋出會上回憶起那個畫面時,他們的筆下不禁流露出了更多的情感和力量。
那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開機,而是華國航天史上的一次飛躍,是華國品牌在世界舞臺上的一次精彩亮相。
那個畫面,成為了華國航天史上的一個標誌性瞬間,也是華國科技實力的一次有力證明。
在那個瞬間,‘炎黃·神舟’不僅僅是一臺膝上型電腦,它成為了華國航天精神的象徵,承載著無數華國人的夢想和期望。
那個畫面,如同一顆種子,深深植根於人們的心中,激發了一代又一代華國人對太空探索的無限熱情和勇氣。
在場的記者們心裡也敢肯定,多年後,當人們回想起2003年的最後一天時,那個楊利偉在太空中啟動神舟膝上型電腦的畫面,依然能夠清晰地浮現在他們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