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這個市場,我們是做了充足的調研的。
截止今年11月,全國有124875家正規網咖。
當然,不可否認,這個數量會因為國家對網咖的限制上牌而逐漸減少。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網咖的規模在逐漸的擴大。
100臺200臺的中型規模網咖,去年佔比是31%,而今年佔比達到了57%。
2001年,500臺以上較大規模的網咖,佔比為萬分之幾,而在今年達到了8.4%。
行業集中度在增加,帶來的效果就是,2001年全國17萬家正規網咖,計算機保有量為1037萬臺。
而今年11月,網咖數量減少了5萬家,計算機保有量為2421萬臺,數量翻了一倍都不止。”
說到這裡,卿雲雙手一攤,“也就是說,這又是一個2000萬級的市場。”
臺下頓時響起嘶聲一片。
不過,秦相宇很想問一句,誰給這便宜妹夫的勇氣這麼判斷。
他不是質疑這個市場規模。
而是質疑卿雲能否拿到這塊蛋糕。
作為一個非常接地氣的超級富二代,秦相宇自然是要玩電腦的。
而且,還會進網咖玩。
只不過他去的網咖,自然也是屬於豪奢型的網咖。
比如徐家彙豪華網咖(就這麼一個樸實無華的名字,上網一天的消費足以買臺主流電腦,什麼外星人網咖都是後來者了。而且也不是一個概念。前者其實完全可以定義為娛樂城。)
這種網咖,也是生意。
而且在一定人群裡,這個生意屬於純屬固定收益,穩賺不賠。
既然是固定收益,為了讓收益的絕對值更大,自然是本金投入的越多,賺得越多。
特別適合二代上手。
選址、招人、裝機、開店,而後下一個。
在特定的年代裡,這個生意唯一的需求就是資金投入。
2001年之後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很多網咖、網咖的連鎖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秦相宇格外清楚裡面的關竅。
富二代又不是全是傻子,既然是生意,自然要遵守生意的法則。
固定收益類的生意,特別是網咖這種區域內收費完全趨同的模式下,利潤全是成本里省下來的。
他明白卿雲的邏輯,就是強制讓網咖的相容機換成品牌機。
多的無非是一個3C認證標誌。
其他的品牌商,確實與炎黃拼不過。
這是因為大家是同行,是一個玩法,就算炎黃集團多了一招‘軟硬結合’,大家說到底都在同一個江湖裡。
但是,在網咖機這個市場裡,炎黃集團的對手壓根兒就不是那些品牌商。
而是以電腦城鋪面為載體的具有一定連鎖規模的大佬級個體商家。
他們是光腳的。
3C認證費不了多少錢,一套流程搞完不會超過20萬。
至於工廠,那就更簡單了,可以多個商家共用一個廠,甚至共用一個品牌。
最初的八億時空和新藍電腦都是這麼來的,只不過後面隨著規模的擴大,洗白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