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並不具備國際業務所需的語言能力的他們,其實心裡也清楚,等待自己的後果是什麼。
他們之所以還能坐在這個位置上,只是因為小卿總還沒有開始進行併購後的整合工作。
不少人目光在臺上意氣風發的少年身上徘徊,心中的算盤打得飛快。
多年的職場經驗讓他們心裡門清,作為中層領導,最重要的不是能力。
因為有能力坐上這個位置的人,太多。
最重要的,永遠是對領導的忠誠。
至於領導是誰……
這就不好說了。
理論上,肯定是集團董事長。
但是很殘酷的現實是,作為子公司的中層幹部,如果沒有特殊的機緣,他們是接觸不到集團董事長的。
甚至,集團高層領導,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搭不上線。
只能是自己山頭的話事人。
他們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刻,如何表現出對山頭話事人的忠誠,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職業道路。
許多人開始在心裡盤算,如何在即將到來的變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甚至能夠藉此機會更上一層樓。
李雅麗坐在會場中,眉頭微蹙的她,始終將視線的焦點放在中層幹部們的表情上。
因為,她發現,坐在主席臺上的那位蘇家女,時不時的便將目光投向了她。
對於躲了整整三年秦縵縵的李昭君來說,這種目光的含義,她是再熟悉不過的。
應付起來,也是駕輕就熟。
禮貌的回視,而後降低自己對老么的關注即可。
不過這麼看來,她倒是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
很顯然,會場裡的中層幹部的表情大致可以分成三種,一種是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彷彿看到了希望;一種則顯得沉思,眉頭緊鎖,似乎在權衡利弊。
還有一種則是無悲無喜,不過這種表情的人,通常臉上都是有著歲月的滄桑。
這個時候,她那國企小領導爸媽茶餘飯後聊天時那些不經意的話語,在她腦海裡形成了閉環。
根據這些中層幹部的表情,她大概也能判斷出他們的想法。
三類人,本質上是少壯派、保守派和混吃等死派。
但共同點是,他們似乎從未懷疑過卿雲提出的出海戰略會失敗。
這讓李雅麗感到奇了怪了。
他們怎麼如此篤定,認為炎黃集團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與巨頭競爭並分得一杯羹?
這種自信從何而來?
與此同時,分會場的員工們也在交頭接耳,他們心中同樣充滿了疑惑。
出海,真的那麼容易嗎?
老外會買稅控機咩?
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壓根兒不需要發票。
稅制不完善的,用不上,稅制完善的,早就從以票定稅進入到了現金流定稅的階段。
而經濟體制不一樣的華國,自然是有自己特殊國情所在的。
要由易而難得緩步推進,涵養水土後才能養魚。
所以,炎黃集團的稅控機到國外去賣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