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還有不少官員為了自己家裡被淹、出現了一些財產上的損失的事情要求朝廷給予補償,根本不管外頭髮生了什麼,首先要確保自己的財產不能有損失。
最後連雒陽城門該不該開、該不該設粥棚之類的事情都無法做出決定。
有些人覺得應該開啟城門放災民入內,有些人則認為不能放城外那些刁民入內,以免刁民鬧事,破壞雒陽城內的穩定。
直到五月三十日,朝廷得知了袁樹率領他的弟子門生開始在城外救人,並且建立了災民營地,將大批次災民開始往災民營地轉運。
這個訊息傳開之後,雒陽朝廷頓時陷入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就這些蟲豸們個人的私心來說,袁樹主動出手幫他們接下了雒陽城外的爛攤子,他們肯定是高興的,不要他們錢,不要他們出力,不要他們承擔責任就能坐享成果,豈不美哉?
但問題在於,從雒陽朝廷的整體層面來看,袁樹這麼搞就是在打大家的臉。
城外出現了災情,這顯然是朝廷和官府的責任,救援災民整理後事那也是這些大老爺們該做的事情,現在他們不做,反而讓袁樹這個沒有官身的人給做了,這個事情要是傳了出去,天下人怎麼看待他們這些人?
本來要是不管不顧,等大水退去、大家出去收拾殘局,這個事情也不是不能低調處理掉,但問題在於,現在有人站出來處理了,而這個人偏偏不是官方的人。
這就很尷尬了。
有對比了!
和你一比,我們這些執掌權柄的官老爺都成什麼了?
更要命的是,雒陽乃天子腳下,天子還沒有動彈,你一個平民就動彈起來了,那你把天子放在什麼地方了?
天子不要面子的?天子不要名望的?天子就能見死不救?
不講政治!
完全的不講政治!
六月初一開始,朝堂上針對這個情況的出現,就開始零星出現了對袁樹的批評了。
他們認為袁樹的行為不妥,有邀買人心的嫌疑,天子腳下,朝廷還沒有行動,他卻行動起來了,這樣搞,他袁樹把天子放在什麼地方?
不過範圍始終比較小,且言辭較為溫和,沒有之前那般的瘋狂。
關鍵,袁樹是袁氏的人,是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家族的嫡系子弟,是之前在雒陽威壓群儒、獲得巨大聲望和威勢的最強經師,是一個和官方有千絲萬縷關係的人。
他爹是太僕袁逢,他三叔是司徒袁隗,他族叔是執金吾袁惃。
他還有一個擔任衛尉的遠房親戚袁滂。
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平民,他是一個有背景的平民。
朝廷要出手,也要看出手物件有沒有背景,要是個有背景的,你打狗也要看主人吧?
更讓很多不敢發聲的官員感到尷尬的是,跟著袁樹一起參加救援行動的,其實也有不少他們家族的子弟、乃至於就是他們自己的兒子。
因為袁樹在雒陽城裡的巨大聲望,很多年輕學子都加入了他的心學門派,跟他學習,成為他的門生、弟子,這其中就包括有很多雒陽官員乃至於權貴家族的子弟。
此番袁樹除了自己出動,還把追隨他的近兩萬弟子門生全都安排出去了,所有跟隨他的人都參與到這個事情當中,等於整個朝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和這場行動有關係。
真要追究袁樹不講政治、追究袁樹不尊敬天子、搞邀買人心那一套,那他們那些家族子弟,乃至於他們的兒子,也都要牽扯其中。
這不是大水衝了龍王廟嗎?
他們能答應?
顯然不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