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關鍵是被選作皇帝之前,劉宏這一支的爵位只是亭侯,他壓根兒也沒有接受過什麼正兒八經的帝王教育。
所以他能掌握實權嗎?
顯然不能。
那實權歸誰?
宦官。
這場激烈的兵變之後,東漢帝國的最高權力名義上回歸漢靈帝劉宏,但實際上就落在了宦官集團手裡。
第二次黨錮之禍,其實可以算作一次政變,其後二十年的黨錮,都是這次政變之後的清算環節。
宦官集團利用權力殘忍的報復黨人,追殺黨人,流放黨人親眷,甚至還把屠刀揮向了其他與黨人有關聯計程車人身上,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舉鉤黨行動。
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宦官們發起了三次舉鉤黨,而這一次,是第四次。
前三次舉鉤黨都沒有波及到袁樹,沒有波及到右扶風。
但其餘州郡、各大士族豪門或多或少的受到波及。
除了頂級豪門之外,一些規模稍小計程車人家族甚至遭到滅族。
而勢力龐大、根深蒂固計程車族高門也未必就討到了好處。
雖然整個家族不至於被滅掉,但是深度參與或者牽連到竇武兵變事件之中的家族成員不是被殺就是被禁錮在家鄉不準行動、不準做官。
潁川荀氏、陳氏、鍾氏、韓氏等有名氣的家族都被牽扯到這件事情當中,家族中不是有人被殺就是有人被禁錮,失去權位。
宦官黨羽大肆上位,出任刺史、郡守、縣令,對他們嚴加看管、多方折辱,且想方設法尋求罪證,以便誅殺。
不少士人受不了折辱,選擇了自殺,家屬逃難,遠避江海。
還有一些士人為了活命,為了保住家業,不得不選擇與宦官苟合。
比如被稱為“王佐之才”的荀彧,就在尚且不懂事的時候被父親安排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成為了宦官的女婿,以此幫助荀氏逃過一劫。
弘農楊氏則“曲線救國”,楊賜讓兒子楊彪迎娶了袁氏女,透過袁氏家族的關係穩住了宦官,倖免於難。
一時間,士林風聲鶴唳、人頭滾滾,士人的政治勢力和經濟基礎都被嚴重削弱。
而袁氏家族則超脫事外,沒有參與進去,成功在漩渦之中保全自身。
但是出於同為士人的同理心,以及為自己家族的聲譽、未來考慮,袁逢、袁隗也在暗中行動。
他們幫助潁川、汝南一帶計程車人家族避難,幫助年輕人、年少者遠逃四方。
在行動當中,袁逢為袁樹的未來考量,覺得可以提前為袁樹牽線搭橋認識一些未來的大家族話事人,幫助他們建立關係、以後好互相扶持。
於是他最初建議將有黨人存在的、朝不保夕的各大家族將一批族內年少者暗中送到袁樹那邊去,一邊避風頭,一邊也能學到一些東西。
袁樹在關西之地很有名望,且繼承馬融的學術地位之後,頗有能量,還為朝廷立下軍功,有自保能力,一定能保證各家子弟的安全。
這一建議得到了一些家族掌舵者的響應。
這些家族內部進行商議之後,覺得袁逢的建議有價值,雖然不曉得袁氏家族下一代掌門人到底是袁基還是袁樹,但是袁逢能這樣提議,顯然是對袁樹有更多的期待。
於是他們選了一批子弟送往右扶風茂陵,依靠袁氏力量避風頭的同時,也是想著能讓子弟和袁氏麒麟兒多有交流,對未來的仕途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