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奐等人無不對此動容。
袁逢為此驕傲不已,抱住袁樹,淚流滿面。
袁樹則得到了張奐、尹端和董卓的尊重,張奐感嘆袁樹名副其實,不愧大漢神童,當即宣佈要為袁樹等人請功,第二天就把請功表送向雒陽。
隨後,張奐繼續進擊,大敗羌人,擊殺了羌人首腦,俘獲萬餘羌人,獲得了很大的勝利,結束了這一次羌亂。
不多時,雒陽朝廷便得知了袁樹率領茂陵縣民苦戰三十七天、力保縣城不失的事情,引起朝野熱議。
這種蕩氣迴腸的事情,本該是值得袁氏家族的政治勢力大書特書的,甚至打算為此把袁樹的名聲推向全國,大造聲勢。
但是很不巧,當時桓帝劉志病重,又因為他沒有兒子,朝野上下為了桓帝的身後事明爭暗鬥,混亂不堪。
所以最後對袁樹等“義民”的賞賜,不過是錢財、布匹之類的東西,草草了事,就繼續為了劉志的身後事明爭暗鬥了。
後來袁樹從袁逢口中得知,若不是桓帝病重、宦官士人互相爭鬥,援軍本來可以更早到達的。
袁逢很早就想率軍救援袁樹了,但是因為長安城也在威脅之中,他實在是走不開,手中兵力也有限,無力出擊,無奈之下每日以淚洗面,只能不斷催促朝廷派遣援軍。
盼星星盼月亮,他終於等來了張奐,迫不及待的和張奐一起出擊茂陵,救援袁樹。
幸好蒼天有眼,袁樹還活著,否則袁逢真的有提兵上雒和那群混蛋一決生死的心。“為了爭論天子身後事,居然置三輔大亂於不顧!延遲出兵足足十天!置吾麒麟兒於如此險地!彼等皆可殺!”
父子單獨相處的時候,袁逢抱著袁樹,一邊流淚一邊說出了這樣的誅心之語。
袁樹當時沒什麼反應,只是不斷寬慰袁逢,讓他別哭了,自己肩頭都要被他哭溼了。
但是心中,他未嘗沒有對那群蟲豸的切齒痛恨。
一番大戰,三十七天,他永遠失去了一百二十六名精幹忠勇的一心會員,茂陵縣民也有一百七十多人因此而死。
受傷者更多,但是因為袁樹的全力救治,受傷者絕大部分都活下來了,沒有死去。
儘管如此,一百二十六名一心會員的戰死還是讓袁樹痛心不已,他親自給他們立碑做傳,主持葬禮,發放撫卹,設壇祭祀,以此安撫人心,卻始終安撫不了自己的痛心。
他藏住了自己濃烈的恨意,在戰後積極打掃戰場,修復創傷,並趁機向袁逢表示,自己想要在右扶風長期發展,到最後則另立宗門。
袁樹想要效仿六世祖袁良與他的兒子袁昌。
這兩父子接連努力,成功從陳郡袁氏脫穎而出,開支散葉,自立門戶,建立了汝南袁氏,袁樹想要學習他們,另立扶風袁氏。
袁樹將這個想法和便宜老爹袁逢說了一下,很快便得到了袁逢的積極回應。
袁樹這才知道原來袁逢也為了這個問題苦惱過,猶豫過。
這就是第二件事情了。
袁樹的身份不是嫡長子,如果是嫡長子,他不會猶豫,汝南袁氏下一代掌門人就是袁樹。
但是他是嫡次子,上頭還有袁基這個嫡長子。
袁基雖然沒有大的才能,但是也沒有犯下大的過錯,才能中等,進取之才不足,守成之能有餘,更兼嫡長子的身份,對於袁氏下一代掌門人的身份有極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