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宮內,趙昕正在同大宋的宗室們一同宴飲。
仁宗皇帝有兄弟,但都夭折了,趙昕也有兩個兄弟,但也沒長大就夭折了,所以宋仁宗和趙昕這兩代到目前為止,沒有直系親王。
所以宋朝的王爺往上數的話要到真宗皇帝,宋太宗趙光義有九個兒子。
長子趙元佐受封楚王,與真宗皇帝是一母同胞,因為其叔叔趙廷美死後,而精神失常,後來被太宗皇帝削去王位,真宗時又恢復。天聖五年(1027年)十二月,趙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次子趙元僖受封許王,但後來因病去世,年僅27歲,無後。
四子趙元份,商恭靖王,濮王趙允讓的父親,趙宗實的爺爺,景德二年去世。
五子趙元傑,越文惠王,死於鹹平六年,年僅31歲,無後。
六子趙元偓,鎮恭懿王,死於天禧二年,時年41歲。
七子趙元偁,楚恭惠王,死於大中祥符七年。
八子趙元儼,周恭肅王,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八大王,死於慶曆四年。
九子早夭。
七個一品親王到趙昕繼位後已經全部死掉了,還有兩個無後。
宋代爵位分十二等,王爵是第一等爵位,宋朝皇帝的兒子和兄弟封親王。第二等是嗣王,只有親王的嫡長子才能繼承此爵位。
第三等是郡王,宗室近親繼承親王者,特旨冊封親王。
但事實上,宋代親王死後,兒子很少有被直接封為嗣王的。皇子被封為親王,僅止其身,親王死後,從他的兒子中選一個出來封為國公,所以仁宗即位之前,趙氏宗族只有楚王和八大王兩個親王,一個嗣王和郡王都沒有。
仁宗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在慶曆四年,第一次下詔冊封十王之後,十王指的是宋太祖三個兒子和宋太宗的七個兒子,封了郡王6人,國公3人,郡公一人。
趙昕繼位一年有餘,對宗室也進行了加封,但由於眾人的血脈跟他隔了三代的原因,所以只有郡王和國公,沒有嗣王和親王。
“懷吉!除了你,其餘的都下去吧!朕同幾位叔叔和兄長聊聊家事!”
延福宮內,趙昕對著身邊的內侍說道。
“諾!”
宦官和宮女們應聲而退。
應詔而來的宗室有十幾人,其中爵位最低的都是國公,最高的是郡王。
“今兒個把幾位叔叔和兄長召來,自然是有事相商!”
趙昕笑道。
“官家!臣等皆乃趙氏皇族宗室,官家若有需要,臣等自然責無旁貸!”
北海郡王趙允弼年齡最長,便起身說道。非年非節的,官家召見他們,肯定是有事情要交代。
趙昕又道:“朕召幾位叔叔和兄長前來,自然是有好差事要交代。”
東平郡王趙宗實忽然起身拜道:“官家!臣想到邊關軍中效力,還請官家成全!”
“先別急!待朕說完要事,東平郡王再言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