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作品為何能長盛不衰,縱然是本人都封筆了數十年,仍舊被人津津樂道?
作品本身的素質過硬固然不可或缺,但除此之外,那一部部堪稱經典的武俠劇,同樣功不可沒。
畢竟,比起,電影和電視才是真正的老少皆宜。
而漫畫雖然是新興事物,影響力遠遠無法和電影或是電視劇相提並論,但架不住他手裡畫稿的質量實在是太高了。
品質高到這麼恐怖的畫稿,即便黃易一向自詡見多識廣,也是前所未見。
不對,他還是可能見過的。
只不過那些作品,應該都是以單幅的形式,存在於各大博物館或是某些富豪的私人收藏室中。
然而,二者或許在單純的藝術性上相差無幾,但比起觀賞性,無意識天壤之別。
繪畫功底,就和文筆一樣,就是再稀爛無比的劇情,功底過硬,亦能吸引到不少的讀者。
更何況別的不說,對於自己作品的劇情,黃易還是有幾分信心的。
如此強強聯合,黃易想不出這本漫畫還有什麼不火的理由。
“唉,我現在也算是理解林先生你的心情了。”
就連他都能察覺到這些畫稿的潛力,遑論英叔?
身為一個電影人,怎麼可能沒有將其拍成電影或是電視劇的衝動?
可是有句話說得好,凡事就怕比較、
縱然英叔肯不計成本地花大力氣來拍《大唐》,但想要超越他手裡的畫稿,依舊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想到這裡,黃易甚至有些擔心,若是因為漫畫太出彩了,從而導致無人敢動手去拍電影或是電視劇,那可真是……
當然,黃易還不至於因為這個理由就拒絕合作:
“如果之後的畫稿都是這個質量,我想不出任何拒絕的理由。”
黃易的選擇,蘇航和英叔都絲毫不意外。
這畫稿中所蘊含的利益是肉眼可見的,況且已經是成品,只要再確定作者,中途就堪稱沒有任何風險,而黃易只需一個授權,便能收貨巨大的利益和聲譽。
如此合作,恐怕沒有人會選擇拒絕。
英叔頓了頓,問道:
“不知黃老師打算收費幾何?”
這個時間段,武俠雖然呈現出了衰退的架勢,但還只是一個趨勢而已,並沒有真正地退出黃金年代,因而,像大唐這樣熾手可熱的作品,版權的價值還是相當可觀的。
不過,相比於電影或是電視劇,漫畫還沒有成為主流市場,改編費自然也無法和兩者相提並論。。
就黃易本人來說,也並非沒有和漫畫家進行合作的經歷。
《尋秦記》、《翻雲覆雨》,包括蘇航現在改編的《大唐雙龍傳》,都曾被黃玉郎改編成漫畫。
同那幾部電視劇相比,黃玉郎改編成的漫畫,在情節上倒是十分尊重原著,還原度很高。
可惜他的畫風,有著所有港漫都不能避免的,太過硬朗的特點。
人物形象,雷同度實在太高。
結果,這般漫畫的知名度,連電視劇都遠遠不如。
黃易沉吟一會兒:
“林先生,這本漫畫還缺投資人嗎?”
英叔眉頭微挑:
“怎麼,黃老師也想要參上一股?”
“不錯。”
顯然,黃易十分看好這本漫畫,因而相比於錢貨兩清的買斷,他更加傾向於採取分成的形式:
“如果林先生同意的話,就按規矩來,三個點如何?”
英叔微微驚訝地看著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