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利益只需要一小部分,便可以養活災民!
你反對回撤,必然是考慮到被水傾沒良田在短時間內無法恢復生產。
回到家鄉也無生計!”
“不錯,我問過家中的僱農,被大水淹沒後的良田,少說一兩年多則三四年都無法耕種。
如果撞上了好運氣,重新耕種之後畝產還會增加,可要是運氣不好,良田直接化為廢土,辛勤勞作幾個月最後收穫不到半石,如今朝堂修繕皇祖陵,根本無力修繕河渠,更沒有去平整土地,現在讓百姓的回家,無異於慢刀子殺人!”徐妙錦認真的說道。
聞言,朱允熥,張定邊紛紛看向身旁這位女子。
要不是不想將氣氛弄的尷尬,朱允熥真想當面誇一句,巾幗不讓鬚眉!
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子,出生與勳貴之家,擁有大格局這不難接受,難的是能如此接地氣,並且將格局與接地氣融合起來,這就更難得!
而且她還願意去學,去想,別說是女子了,男子之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去了解這些?
“許公子若是有心,不如聽聽吳王府對於此地的安排,到時候也好加入進來,幫助更多的百姓!”
朱允熥笑道。
不怕願意學,就怕將無知當經典。
“若是為了災民,還請朱公子請教!”徐妙錦抱拳說道,不知為什麼,徐妙錦總有一種奇異的感覺,那就是這位朱公子,總能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他要表達的東西雖然還沒說,卻已讓人感到信服。
之前有誤會,還打了一場,算的上是“熟悉的陌生人”。
今日一路跟過來,看著不似作偽一心為百姓思慮的朱公子,好感多少也有了一點,不然她徐妙錦焉有時間去聽一商人廢話?
“在瓊海有一種模式被稱之為叢集,所謂叢集,就是將一個產業的所有環節係數打通,但這打通不屬一家,而是份屬多家,彼此之間為合作,透過有限的競爭方式參與到整個環節中。
如今安置江北難民也是如此,吳王府寓意在此打造棉布叢集,在這東江橋外劃出一片土地上,從棉花運入,棉花洗滌,紡紗,織布,印染,倉儲,六個環節進行全面佈局,同時興建住宅,將災民中的婦孺收拾起來。
體力者,運輸搬運棉花。
心細者,洗滌棉花。
年輕者,走上紡紗機,織布機。
有學習心的,學習印染。
老弱者負責看守倉儲,住宅。
讓所有人有所勞,有所得,有所養,最後等他們家中男丁從皇祖陵歸來,到時候是否折返家鄉則交給他們自己考慮。
若是不歸,叢集繼續負責他們生活所需,若是迴歸,水沒之後的土地可以種植棉花,形成一個迴圈!”
不是朱允熥喜歡將事情徹底揉碎了去說,實乃是後世誕生的名詞,距離大明真的太過遙遠,也不是那麼好理解。
“許公子,你感覺如何!”朱允熥回頭看向徐妙錦。
徐妙錦看著朱允熥的眼神有些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