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就安排!”
李漆退出書房,戶外守著的侍衛當即進來兩個人,站在朱允熥身後充當起李漆的角色。
乘著最後一點時間將八十三人的資料看完,朱允熥從資料中抽出了幾位有印象的學生單獨放在一邊,這是他看好準備帶在身邊培養的,可不能讓黃子澄,解縉給搶了。
……
次日晨練結束,一切照舊。
先是人事,跟著是基礎建設,最後是工部技術革新這一塊。
這一塊內容最多,足足有八大本。
每一本皆凌亂寫著大量的東西,為方便朱允熥瞭解,黃子澄並沒有對此整齊,原本如何送過來就如何,最多在扉頁上寫下他們自覺不是那麼成熟的建議。
能考慮到這些將東西送來,的確方便了朱允熥抓取個專案的進度,可處理起來委實也是繁瑣的很。
每每審閱都需要朱允熥沉下心來回憶前世所不多的記憶,以矯正瓊海國科技樹的發展,確保在投入最小,時間最短的情況中,將科技樹攀升起來。
當然好訊息也是不少。
有先是機床,從最原始那個版本已經縮小了四圈,齒輪扣合這一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其最關心的無縫鋼管雖無太大的突破,但先能造出的槍管亦是可用,並且質量上遠超大明火銃,無論是工藝上還是產量上,可保證瓊海國軍隊與九個月完成一輪換裝。
不過技術革新的副產物出現,鋼珠已經做到BB彈大小。
“已經能做到這一步!”
bb彈大小的鋼珠,後世好似感覺很普通,可實際上能做到這一步真的不容易。
東西越做越小,工藝要求則越來越高。
能量產,也就代表手雷,軸承這些東西可以開始嘗試製作。
手雷只是武器,可軸承卻是各類機械的核心部件,一旦軸承出現,能點的東西就多了。
臘月大朝會結束的第二天,朱允熥可以做到在蹲馬步的情況用刀。
刀重三斤八錢,訓練的第一階段為平舉,一如後世射擊訓練中的端槍訓練,透過這種訓練令手臂,全身接受刀的重量,使刀身重量慢慢融入,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一切都是基礎,唯苦修方可入門,期間沒有半點捷徑!
按照張定邊制定的計劃,後面當有其他的訓練,可今天是來不及了,草草的洗了一個澡,在李漆幫助下換上棉衣,披上皮草,扣上厚實的披風。
冬獵。
狩獵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場戰爭,一場清剿食人野獸,平定一方山野,維穩城鎮的戰爭。
接下來的一旬,都會按照戰時規矩來半,想座馬車,想乘轎子,你當這是冬遊記嗎?
好在洪武年間,武將,文臣多武德充沛,就算不會騎馬,仗著一雙腳底板也可以翻山越嶺。
至於那些年紀真的大了,多有資格混上朱元璋的車馬,至於沒資格的也沒在意,點到名的背上棺材也要參加,沒點名留在城中亦是一堆事要做,想讓朱元璋對其憐惜,下輩子再去做這類夢吧!
“國主,火候已經試好,塞在衣服內取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