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珠在信中說的雖然婉轉,可意思卻十分清楚了。
大意就是,知道皇后娘娘心思,也願意為皇后分憂。
恰好歷九少到了赤城縣那邊,以後估計會很少回到京城,重心會一直在赤城和草原這邊。
王永珠也最近幾年不會回京城,京城這邊的生意也無暇顧及,再加上她師父和師孃那邊,年歲已經大了,這次她回去路過荊縣,看望的時候,已經看出來他們已經力不從心。
加上京城這邊,也已經有了花田和作坊,大致的工序,京城這邊的作坊也是都知道的,嚴格按照標準去做就是了。
紅袖添香的生意只要依著定下的章程和規矩,一步不錯,就不會出什麼岔子。
如今,她們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做,紅袖添香的生意,雖然利潤頗豐,但是她們也都樂意將這生意轉給承恩公府,一來解皇后娘娘之憂,二來大家也能騰出手來做自己的事情來。
甚至,有句話說的很直白,這樣做,也是免了後續的麻煩,若是紅袖添香能在承恩公府手中繼續下去,那也是好事,皇后娘娘以後也能放心。
若是紅袖添香的生意以後有什麼不順的,承恩公府也沒處尋別人的不是去,皇后娘娘到時候也有個說法不是?
雖然話說得不太好聽,可顯見得,是替皇后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還在信裡說,皇后也不用擔心,既然是他們轉手,自然一切都會安排妥當,歷九少留下的人,也會留下幫助承恩公府的人,將一切都熟悉了,才會離開。
至於最重要的配方,這個也不用擔心,到時候會讓杜老太醫將配方謄寫送上的。
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什麼都替皇后想到了。
還最後求情了,說唯獨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青州府境內的還能留下一家紅袖添香的鋪子,給杜老太醫老倆口。
倒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因為荊縣百姓,因為紅袖添香的緣故,已經大部分都改種花草,以這個為生計。
這些花草好些都要新鮮的入到脂粉裡,也不能千里迢迢送到京城來,只怕這些百姓的生計就要受到影響了。
所以才厚顏求皇后,只將青州府留下,也算是給荊縣百姓謀點福利。
還說明了,青州府的紅袖添香也會改名,絕對不會與承恩公府相爭。
就因為事事都考慮周全了,所以皇后才更生氣。
生自己孃家的氣。
她也知道,自己孃家多不成器,只是自己得封皇后,按照祖制,皇后孃家父親必得封承恩公,不然丟臉的是她和九皇子。
可其他孃家人,她不僅沒求封賞,還攔著皇帝不給孃家人任何好處。
以她對孃家人的瞭解,就封了個承恩公,孃家人都已經抖起來了。
這是沒法子的,她才想著,讓孃家人去做生意,只要領著紅袖添香的紅利,一家子也就過上富貴生活,又有了承恩公的爵位,也很對得住了。
只是她打算的好,架不住孃家人太不爭氣啊。
這名聲居然都讓王永珠千里迢迢,用八百里加急送信回來,要將紅袖添香轉給她。
這是多怕和承恩公府扯上關係啊!
皇后心裡自然清楚,王永珠信上話說的再好聽,為她考慮的再多,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她們瞧不起承恩公,不想跟他們打交道,怕惹上一身騷。
所以,乾脆,寧願舍了銀錢,也要撕擄乾淨。
這讓皇后面子上哪裡下得來,所以又驚又怒,才失了常態。
此刻定下心來,卻也能理解。
這是她的孃家人,她自己都看不上,別人又為何要上趕著?
若真是牽扯在一起,以她孃家人的那性子,只怕將來還要生了罅隙呢。
倒不如如今說清楚,撕擄開的好。
只是,王永珠和杜老太醫也就罷了,可歷九少這邊,當初可是靠著自己,才有了今天,到底自己也給了他不少支援,這不過讓他幫扶自己孃家一把,就立刻翻臉了?
這是瞧不起自己?還是有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