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老夫人和顧家大夫人都知道顧長卻的這個脾氣。
一笑,都順著道:“可不是,永珠就是咱們家的福星!多虧了她,一會子,老大媳婦,你到我那庫裡,尋幾樣好東西來,給永珠和妞妞她們送去。”
說道張婆子和王永珠,顧家老夫人此刻知道顧長卻身體無恙,放下心來,自然就又記掛起她們母女來。
兩人一起問起張婆子母女,在赤城縣過得如何?
當初赤城縣馬場驚變,京城這邊譁然,雖然宋重錦他們佔上風,可兩婆媳都是經歷過的,自然知道這裡面的驚險之處。
張婆子他們寄回來的信裡也是報喜不報憂,就算說到當日,也是三言兩語,是怕她們擔心。
如今顧長卻回來了,自然要好好盤問盤問。
顧長卻挑挑揀揀的將那日的情形說了,雖然隱去了好多,可還是聽的顧家老夫人和大夫人驚歎不已。
不過很快顧長卻就將這掠過了,只說宋重錦和王永珠在赤城縣如何受百姓喜歡尊敬,女眷們都以王永珠為首,事事都聽從,再沒有不如意的。
又說王永珠在那邊開了幾個鋪子,如今生意也挺好的云云。
本來安氏她們離開只是找了個藉口,後來見時間差不多了,就又都來請顧家老夫人他們用午膳。
自然也就聽到了顧長卻的話,她們一個個都是京城出生,富貴窩裡長大,哪裡見過外面的世界。
只光聽著,就心馳神往,羨慕不已。
尤其是聽說王永珠這次還給她們每個人都送了禮物,說都是從西域那邊的來到各色玩意,專門給她們挑的。
安氏和樓氏是表嫂,跟王永珠沒什麼衝突,自然十分受用這份心意。
倒是顧家如今唯一未出閣的顧子枚卻臉色有些不自在。
當初王永珠在京城的時候,到了顧家,那真是上下的心肝,一個表小姐,比她們這些正經嫡出小姐還體面些。
不僅老太太疼愛著,就連她和姐姐顧子棠都被叮囑要多讓著些。
兩人也是被人哄著捧著長大的,這忽然家裡多了一個親戚,年歲差不多,長得比她們招人喜歡,居然還狗屎運的成了衛國公世子夫人,實在是讓人嫉妒。
被隨著宋重錦下放到了赤城縣後,她們姐妹心裡還鬆了一口氣。
本以為到西北那苦寒之地,只怕要被挫磨得不成樣子。
再者去年,顧子棠由顧家大夫人給定了一門親事,二房夫人全氏回來也見了那定親的人家,十分滿意。
去年年底,顧子棠就嫁了出去,嫁得是京城裡的人家,那家裡也是書香門第,雖然祖上不顯,可家中也有幾門親戚都在朝中為官,倒是頗為殷實。
顧子棠嫁人後,家裡就剩下顧子枚一人,大家都念著她年紀最小,又是最後待嫁的姑娘,都格外的疼她,就連家裡的晚輩也都讓著她這個小姑姑。
先前就聽家裡人說,宋重錦在赤城縣表現十分出色,皇帝都誇讚了好幾次,她們還能安慰自己,再好又如何,還不是隻能窩在那不毛之地當個七品縣令的夫人,有什麼趣?
今天聽了三叔這話,那王永珠竟然活得比她在京城還風光痛快些?
再聽老太太和大伯母也是滿口誇張,顧子枚心裡自然就不舒坦。
她也就仗著自己年紀小,先是跟著不情不願的誇了幾句王永珠,然後才故作不經意的道:“表姐哪裡都好,只可惜,這跟表姐夫都成親這麼幾年了,卻還膝下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