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然是沒問題的。
不僅如此,王永珠也覺得這幾日呆在家裡悶得慌,今日這外頭春光正好,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正適合出門走走去。
乾脆將張婆子也拖著,四人也不坐轎子,也不坐馬車,徑直出門了。
後頭也只跟了兩個婆子和穀雨一個丫頭。
如今這赤城縣誰不認識王永珠這位赫赫有名的縣令夫人?再加上有宋重錦整治,赤城縣如今雖然不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青天白日裡也安全的很。
就算真有個什麼,以王永珠的功夫手段,只怕最後哭的會是來找茬的人。
因此宋重錦聽後頭有人來報了一聲,也就一笑罷了。
吳夫人和沈氏在船上那狹窄的地方呆了數月,跟著王永珠和張婆子出得門來。
看赤城縣這地方,建築比荊縣粗曠,就連街上的人,不論男女,都比荊縣人要高大。
如今因為宋重錦的治理,和王永珠的刻意引導,赤城縣如今比三年前剛到,可是繁華多了。
街道上的商販也多了,不僅有從內地運送來的東西,還有從草原那邊偷摸運回來的一些物品,也有西域的特產,雖然還比不過臨水,可也很是熱鬧了。
赤城的百姓,因著這麼多的商販在此地盤桓,有將自家房子出租補貼家用的,有給人打閒工的,還有那專門販賣各種訊息的,日子因此也好過了不少。
吳夫人和沈氏哪裡見過這樣的,頓時都覺得眼睛都不夠用了。
王永珠和張婆子也不著急,慢慢的一邊逛著,一邊跟吳夫人和沈氏介紹。
因為王永珠心中有打算,側重都介紹這地方商業如何,比如誰家媳婦,咬牙開個什麼鋪子,一年下來,也能掙夠全家的嚼用之類的話。
說得沈氏眼中異彩連連,眼見是動了心。
王永珠這才鬆了一口氣,再說下去,她都覺得自己是搞傳銷專門忽悠無知家庭婦女的了。
因為這兩三年,赤城縣民風更開放些,對女人要求更少,王永珠為了生意,也常在街上走。
倒是不少人都能認出來她來。
也知道這位縣令夫人,雖然醋勁大了些,不允許宋大人納妾外,對百姓卻是十分和氣的。
都紛紛上來打個招呼。
這一路下來,就有不下十幾個人湊上來說兩句話,也並不是什麼奉承話彩虹批!
不過是請個安。
或者遠遠的招呼,說自家最近進了什麼新貨,請王永珠去掌掌眼。
要麼就是說自家得了什麼好東西,問王永珠感不感興趣。
王永珠一一都答應了。
吳夫人和沈氏在後頭看著,只覺得神奇。
不說荊縣,就是別處,也沒有這種縣令夫人,逛街跟逛自家菜園子一般自在熟捻的。
看王永珠和百姓的互動,就知道他們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相處方式了。
婆媳裡心裡驚訝,面上還能撐得住。
跟著王永珠走過了一條街,轉個彎,就到了一個小院子面前。
開了門一進去,果然,裡面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各色傢俱也都還齊全,灶屋裡也灶具和鍋、櫥櫃什麼的都有。
院子裡還栽了一棵棗樹,如今已經吐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