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跟宋重錦彙報了荊縣那邊的情況。
七里墩茶山那邊,有歷九少的出手,茶樹苗已經運送到了,都已經栽種下去了,今年清明前後,應該就能少量採摘了。
茶山那邊的,有七里墩的人互相監督者,有里正和各家族長,還有王家幾兄弟看著,雖然有些小問題,倒是還算順利。
至於王永珠和宋重錦在大黑山買下的那茶山,去年就已經少量採摘了部分茶葉,山頂的一批品質極佳。
其餘的那些也都是上品,歷九少那邊也已經派了製茶的大師專門去負責那一片山頭了。
這個情況,宋重錦是知道的,歷九少來跟他們專門說過此事。
說大黑山王永珠的茶山產出的茶葉不比鷹子溝的那邊遜色。
以後會將大黑山這邊的茶葉也作為雲霧茶一起。
至於紅利,已經單獨分出來,這次都交予了王永珠了。
至於七里墩的茶樹,先前兩年已經有嫩芽,也已經讓製茶的大師看過了,品質也還不錯,雖然不算上品,也能算中品。
若能大量出產,利潤也不會少。
還有荊縣那邊杜老太醫那邊,已經陸續在荊縣附近買下了不少田地作為花田,每年四季都是鮮花盛開,美不勝收。
有長青書院的學子,踏青訪友或者郊外遊玩,見此美景,都要吟詩作賦一番。
其中有幾篇佳作,倒是流傳了出去,一時荊縣如今倒是書院和四季花田齊名,不少人慕名而來,讚歎不已。
不少當地人,也都將自家的荒地旱地開墾出來,也種上各色鮮花,賣與杜老太醫那邊,一時荊縣倒是人人種花,人人愛好,如今荊縣居然有花城之說了。
還有一些零碎的事情交代完,吳中寶又從懷中取出幾封信來。
他走之前,自然會通知七里墩王家兄弟。
王家兄弟這幾年,雖然每年會有王永珠給他們送的年禮,還有書信,可到底幾年沒見,心中也著實想念。
知道吳中寶要去赤城,也就忙託人寫信,將家裡的情況一一都告知了,也是讓王永珠他們放心的意思。
那七里墩的里正聽說吳中寶要去赤城縣,也忙寫了一封信,託付給了吳中寶。
到了荊縣,自然還要拜見杜老太醫。
杜老太醫倒是乾脆,先是丟過一堆醫書,讓吳中寶帶給王永珠,還有幾箱子什麼胭脂水粉和各色玩意藥丸之類的。
最後也手書了一封,讓吳中寶帶了過來。
這加起來,就三四封厚厚的信件,此刻全拿了出來,他也算交差了。
宋重錦見了這些信,還有擺在旁邊的七八個箱籠,拱拱手:“辛苦吳兄了!你一路辛苦,先回去休息幾日,等緩過來了,我還有好多事情要託付給你呢!”
吳中寶這千里投奔而來,雖然知道宋重錦不會虧待他,好不好的,都會給他安排個位置。
可他卻並不想坐享其成,混混度日。
尤其是見到宋重錦如今官威甚重,和以往大不一樣了,再加上一路行來,他也頗為留心,打聽了一些。
知道宋重錦這幾年那可不一般,先是讓赤城縣的官吏歸服,後來又將馬場清洗了一遍,如今這赤城縣和馬場,唯宋重錦之命從事。
再加上宋重錦每年因為轉運軍糧,僱傭附近的百姓,百姓們每年閒時都能掙錢補貼家用。
又減免了他們的賦稅,極為體恤百姓,人人提起宋重錦來,那都是豎起大拇指來,誇一個宋青天。
昔日的同窗兄弟,如今地位天差地別,吳中寶雖然心中有些酸澀,可他並不是一個小心眼的人。
一邊為宋重錦而驕傲自豪,到底是自己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