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這幾年,朝堂中隱約又有人開始鼓動著皇帝立太子。
當初皇帝以中宮無子,加上各皇子性情如何還不顯,暫不立太子給壓下去了。
如今皇子們長成,這太子立不立?要立誰?只怕他一鬆口,就要掀起腥風血雨了。
皇帝又不傻,乾坤獨掌多年。
這邊他自認為朕起碼還能再活五百年,下頭這些人就已經開始想著站隊,往好處想,就是這些臣子在找後路。
往不好處想,那豈不是想著從龍之功,盼著他早死?
皇帝心裡能痛快?
不然為何這幾年盛寵德妃?要知道德妃家世不顯,初選入宮之時,不過是禮部郎中之女。
德妃母親的孃家是國子監祭酒,也算是書香門第。
當年選秀,國子監祭酒家並無適齡的女孩子參選,德妃恰逢其會,被皇帝親自選中,初封就是貴人,恩寵一直不斷。
因為德妃得寵,德妃父親倒是官運亨通,很快就晉升為禮部侍郎。
如今已經是禮部尚書了。
若是他沒猜錯,只怕皇帝已經對幾位長成的皇子有了幾分忌憚和防備。
加上後宮,賢妃因為二皇子之勢獨大,和外面的曹家相輔相成。
皇帝為了打壓賢妃之勢,才捧起了德妃,宮內用德妃彈壓賢妃。
朝堂裡,借禮部和國子監這些文官之勢力,壓制曹家,一時形成了平衡。
只是如今,幾位年紀大的皇子都入朝辦事,後宮的嬪妃們,母憑子貴,子借母族之勢,只怕也不得安寧。
這個時候晉升德妃為皇貴妃,又許下若是皇貴妃平安誕下皇子,就封她為後的話。
只怕是將這位新晉的皇貴妃豎成了靶子。
若是真的能誕下皇子,這皇后的嫡子的意義,恐怕就夠皇帝大做文章了。
如今,這世上最盼著皇貴妃生子的,除了皇貴妃本人,就是皇帝了。
要知道,有這麼一個嫡子剛出生,給了皇帝足夠的操作空間不說,這嫡子年幼,長成還有十好幾年,對皇帝沒有任何威脅。
尤其是皇貴妃孃家雖然這些年有皇帝提拔,可到底根基淺薄,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給予的,皇貴妃母子將來能依靠的只有皇帝……
說到這裡,宋重錦意味深長的看向了王永珠。
王永珠心裡有些明白,又還有些地方不太明白。
一邊在慢慢的琢磨,一邊道:“那按照你的意思,皇貴妃這一胎有皇帝護著,自然不會有問題,為何又要找上我們?”
“不對!若是這壓根就不是皇貴妃的意思,而是皇帝的意思。皇貴妃到底勢單力薄,根基不穩,就算封為皇后,只怕也不夠。”
“所以皇貴妃必須得有人站在她身後支援她,而我們就是皇帝的選擇!我們連著宋家和顧家,這就夠了。更妙的是,我不過是顧家的外甥女,而你,也只是宋家流落在外的骨血,雖然認回來了,可跟宋家到底牽絆不深。真到了那一天,想必宋家能毫不遲疑的捨棄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