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沒事接她話茬?王家如今在七里墩是什麼地位?林氏心裡不清楚,她們還是清楚的。
就連林氏這般快活日子,不也是她嘴裡罵著的王家給的麼?要不是她給王家生了幾個兒子,能有這樣的好日子?
因此都不搭理她,唯有那破不開面子的人家,也只嗯嗯哼哼的,一句不好的話都不敢多說。
唯有那不服氣王家的幾家,倒是跟林氏來往的密切。
最近聽聞林氏露出的口風,說是在七里墩呆不久了,要出去見大世面去之類的。
有人就將話傳了過來。
王永珠心裡就琢磨著,林氏這個人其實最欺軟怕硬,她是見識過自己的手段的。
若真有什麼主意,肯定不會打到自己頭上。
能拿捏的就是大房的三個兒子。
金斗本份老實,金罐還小,只有金壺了。
恐怕林氏要賴上金壺了。
若是林氏也老老實實的,倒是也可以算上她一個,這樣她這一輩子也算有靠了。
可她偏偏心眼不正,還想算計金壺,那就罷了。
王永珠也沒暗示,直接就將自己的意思給說了,里正的媳婦聽了,連忙點頭,回去跟里正交代了。
里正心裡有了數,後來果然在分配的時候,就沒有林氏的份。
林氏成了七里墩的笑話,不管她如何大鬧也沒更改,這是後話。
只說王永珠和宋重錦將茶山的事情,都尋好了人,安排妥當了。
行李什麼的也都收拾好了,擇了日子就要啟程了。
關於王家小一輩的安排,這些日子,宋重錦也測試過金盤的天份,還想著,若真是天份好,倒是要將他送到荊縣那邊去讀書,不耽誤了他才好。
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一年多的功夫,金盤也不過才將那百家姓熟讀了,連千字文都才學了一半。
這般進度,就算送到荊縣,也跟不上人家,倒不如留在這老秀才身邊,將基礎打下。
宋重錦再託人在荊縣找個可靠的秀才先生,或者小書院,再想其他。
至於金盤有沒有這個科舉的運氣,能不能堅持,就看他自己了。
王永貴一直以金盤為傲,以為金盤天份極高,畢竟金盤每天回來都在房裡苦讀,好不好的,起碼比王永安強些吧?
誰曾想,宋重錦這麼一說,宛如兜頭一瓢冷水潑了下來。
不過他還沒放棄這個希望,只覺得是在鄉下那先生不夠好,耽擱了自家的兒子。
聽了宋重錦這麼說,連忙道謝。
至於金花,王永珠和張婆子只有一句話,別想著高攀,找個家境差不多的,人要踏實上進肯幹,品性好的就行。
又許諾,若是真找到合適的人家,她們定當給一份大大的添妝,讓她風風光光嫁出去。
有了王永珠的這話,江氏知道金花的嫁妝不愁了,忙忙的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