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求大房,宋弼自認為低不下去那個頭。
再說宋弼這麼多年,在老國公的幫助和自己的經營下,也有了一點人脈,只是這些人能幫助的有限,就算能起復,那位置可不如以前好。
到最後,宋弼還是給大房低了頭,和宋弘在書房裡呆了半天,出來總算是如釋重負。
宋弘那邊答應了,這邊很快訊息和位置就下來了,還是官復原職。
只可惜,也不知道是因為這兩次丁憂,還是因為有人刻意壓著,反正宋弼就在這巡道的位置上再沒挪過窩了。
宋弼走了不少門路,也求過宋弘,宋弘只滿口忠君愛國,讓宋弼安心,以後有機會自然會拉他一把,可這個機會這麼些年了,也沒落到二房頭上。
倒是三房,當初不得寵,也是靠著宋弘給他安排進吏部,從一個小小的令史,如今都成了從五品的員外郎了。
這背後就算沒有宋弘的推手,可老三一家子住在國公府沒搬出去,看在外頭人眼裡,自然是三房和大房關係融洽,兄友弟恭。看著大房的面子,對老三也要高看一眼不是?
哪裡像二房,一分家出孝就早早出來立了門戶,遠遠的跑到直隸去,那麼近,都不回京京城,誰還看不明白?
宋弼這些年倒是看清楚了,想著法的,又厚著臉皮逢年過節的回國公府過年,看上去,也是一家三兄弟,和和氣氣的。
他自己也感覺,自從搬回國公府過年後,處理公事,以前好多卡著的地方,如今都順利多了。
嚐到了甜頭的宋弼,如今更是在外頭做出對長兄事事都尊重的架勢來,這兩年名聲也頗有好轉了。
因著宋弼態度轉變,於氏自然也要對高氏恭敬一些。
當年老國公還沒去世的時候,因著高氏身子毀了生不出兒子,雖然有國公爺護著,原配夫人的地位無礙,可高氏到底是覺得對不住宋家,底氣總歸有些不足。
於氏生了兩個兒子,自覺自己腰桿子挺得直,跟高氏說話沒少夾槍帶棒。
現在自家要求著大房,這腰桿子不得不彎下來,於氏心裡憋屈,也唯有每年回來的時候,說幾句酸話,刺刺高氏,讓自己心裡舒坦點。
這也就是仗著高氏性子溫軟好說話。
在老夫人面前,她卻是不敢的。
她還猶記得,當初老國公還在世,二房和姨娘得寵,府里人都巴結著,可不管是她還是姨娘,在老國公夫人面前,都不由自主的縮手縮腳,被老夫人看一眼,就覺得自己那點子心思都被看得一清二楚的。
只不過老國公夫人不屑於搭理她們,才容得老姨娘折騰。
如今老國公和老姨娘都去了,這老夫人可是嫡母,真要孝道拿捏他們二房,二房也只能生受了。
因此每年回來,二房一家子,在老夫人面前都格外的恭敬聽話。
不僅是二房,就是其他人,心中也多畏懼老國公夫人,她在上面,大家就都有些不自在。
老夫人一走,宋弘見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的樣子,也忍不住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