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宋重錦如魚得水的樣子,王永珠也懶得擔心他了,徑直回了家。
昨兒個宋重錦的衣服,他換下來後自己就順手給搓洗了,晾在院子裡。
王永珠見已經幹了,收下來,拿到屋裡,打算比著衣服料子好裁衣裳。
這才發現,衣服早就起了毛邊,料子也不怎麼好,嘎吱窩,還有後腰處有針線縫補的地方,摸上去針腳粗糙,勉強能連在一起。
王永珠看著宋重錦的這衣裳,不知道怎麼的,突然覺得有些心酸。
將那些隨便縫在一起的針腳給挑開,細細的給補上。
本來只打算給宋重錦做一套衣裳的,又取出一匹靛藍的布料,裁剪起來。
本來以為這衣服要做好幾天,沒想到,因為有了宋重錦的加入,加上有了馬車,王家人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第二天就將王永珠的那五畝稻田給收割完了。
剩下的就是將拖運回家的糧食,在門前的曬穀場上給脫粒,然後曬乾。
這些事情,自然輪不到王永珠。
被拖運回來的捆成一捆的稻穀被散開,均勻的鋪在曬穀場上,然後在騾子身後拖著石頭碾子,王老柱牽著騾子,一圈一圈的在稻穀上碾壓著。
他的後面,林氏和王永富用揚叉將稻草翻一遍,好讓它們受力均勻些。
等到全部脫粒成功,再將稻草給叉到一邊堆好,然後將這些脫粒下來的稻穀上的大的雜質,用掃帚輕輕的拂去後,
再暴曬在太陽下,隔開一段時間,就要人去鋪著的稻穀裡,用腳來回答踢出兩條道來,讓稻穀均勻的曬乾水份。
到了晚上,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才會將稻穀收攏,然後用木頭做的專門的揚鍬,看準風的方向,輕輕的揚起,沉甸甸的稻穀就會落在地上,而那些稻穀裡的雜質和乾癟的稻殼,就會被風吹走。
餘下乾淨的稻穀來。
這些稻穀又會被用籮筐和麻袋裝起來,放在屋裡面,免得留在曬穀場上,一夜就會浸潤了露水。
第二天,這些沒曬乾的稻穀,會再度被搬到曬穀場上去晾曬,這個時候就輕鬆多了。
留下孩子們照看著,一人手裡拿著一根竹竿,上面綁著布條子,每個人分一個方位,守著稻穀,別讓雞鴨家禽來偷吃,叮囑他們隔半個時辰就去踢一次稻穀。
大人們則又忙著將脫粒了的稻草,又一捆一捆的捆起來,然後整整齊齊的碼成稻草垛。
這是騾子牛馬冬天的草料,還能當柴火用。
這碼稻草垛的事情,只有男人才有力氣,稻草垛越高,越需要力氣,下面的人用揚叉將稻草捆舉到空中,站在稻草垛上的人要將稻草捆取下,兩人要配合的好。
王家家裡,以往這事,都是王永富和王永平配合,今年兩個腿都受傷了。
還好有宋重錦和王老三。
王老三雖然憊懶了些,可這些日子,已經被張婆子罵得不敢偷懶了,當然此刻還是挑了個輕省點的,站在上面。
張婆子忍了又忍,才勉強當自己沒看到。
晚上吃飯的時候,一個勁拿勺子往宋重錦碗裡
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00推薦閱讀:
舀肉,生怕把宋重錦給閃著腰了,這男人,腰最重要了,可不能出岔子。
一邊給宋重錦舀肉,一邊還特關心的問:“重錦啊,今天累著了吧?沒閃著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