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楊家閨女熬了一年不到,就熬不住了,趁著江成業不在家,和不知道什麼時候勾搭的賣貨郎私奔了。
江成業大病一場後,身子也垮了,私塾先生的活也沒法做了,整天就在家喝酒灌得死醉。
全靠江成業的老爹老孃,都快要入土的年紀,還要拖著身體帶著孫子孫女,勉強做活,養活江成業。
江氏的婚事,是王永安考上秀才後,江成業喝多了,也不知道聽了誰的話,竟升起一個荒唐的念頭,覺得把閨女嫁到王家,指望著王永平成為舉人,高中後說不定能拉自己一把,到時候自己也能借光,說不定也能考上舉人。
江家爹孃最疼這個大兒子,無所不應,再者江成業說江氏嫁到王家一來省了家裡的口糧,二來圖將來靠上王家,提攜自家兒子,哪裡有不答應的道理。
不管不顧的就主動上門提親。
也是張婆子打聽了一圈,都說江氏的性子好,家裡的事情幾乎都是她在做,是個勤快的姑娘,心中先就滿意了幾分。
又聽說這姑娘還能繡花補貼家裡,有她親孃幾分的真傳,就更是動心了。
後來找個機會見了一面,發現江氏長得柔弱,雖然這一點她不太看得上,不過一看就是個好性子的,不吭不哈的,自己能降得住。
更何況能繡花補貼家裡,這可是再好不過的,自己的三兒子自家知道,是個眼高手低,不願意吃苦,遊手好閒的。
自己跟老頭子還在一天,不分家還能混口飯吃,若是不找個能幹的,能養家的媳婦,只怕到時候一分家,就能一家老小餓死。
老大家的林氏人雖然長得粗笨,可有一把子力氣,又能下地幹活,性子雖然不好,可將來分家了,能守得住家裡的田地,又一心為小家打算,將來日子不會差。
老二就更不用說了,中了秀才,娶的媳婦是縣城裡的,陪嫁豐厚不說,老二有秀才這個名頭,只要不做妖,就不會餓死。
老四家的還小,還可以多看看,這老三家的人選,她心中琢磨了很久,看來看去,如今只有江氏最合適。
江氏在家中日子過得也艱難,身為女兒,自然知道,有了後孃就有了後爹,親孃屍骨未寒,才過五七,親爹就娶了小嬌妻,花的都是親孃用命攢下的家業。
江氏那個時候已經懂事了,稍微有點良心的,都會恨。
加上江氏的三個弟弟都被爺奶養得木訥無用,幫不上江氏半分,還只會拖她後腿。
這種媳婦才好,嫁到自己家後,只要腦子稍微清醒點的,都不會挖婆家貼孃家。
自己也觀察了,這江氏看起來不是個腦子不清白的。
因此,在考察後,就直接定了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