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司馬六首先湧起的念頭就是,這是高仿?明代的高仿?但是仔細一想,自己又給否了,顯然不太可能。
“這是一套。但是這一套,應該不會只有兩把!如果只有兩把,形制上可能會一致或者有相互有勾連的地方,但是這兩把劍差異比較大!”
唐易說著,突然一拍腦袋,“莫非?”
接著,唐易又仔細去看銘文最後的兩個字。看了半天,還是不能確定,不過眼神中卻是明白了幾分。
文佳又看了看兩把劍,雖然歷經兩千餘年,但看上去仍舊十分鋒利,寒光閃閃,轉而對唐易說道,“聽你這意思,雖然不能完全確定這兩把劍的名字,卻知道出自何處?”
唐易點點頭,“如果我沒猜錯,這應該是春秋時越王勾踐督造的八把名劍中的兩把!”
“莫非是昆吾山之銅的傳說?”文佳好似想起什麼來,“不過,具體是哪八把,我記不起來了。”
這個昆吾山,不是崑崙山,是出自《山海經》的上古山名,記載昆吾山是屬於濟山山系,在陽山以西兩百里。
“根據《拾遺記》的說法,昆吾山其下多赤金,顏色似火。當年黃帝戰蚩尤,在這個地方陳兵,想打井取水,結果挖了百丈也沒發現有泉,卻發現地下的石頭大多是紅色,用這種石頭能鍊銅,而且銅質很好。後來越王勾踐用白馬白牛祭祀昆吾山神,開採這種礦石鍊銅,督造出了八把名劍!”唐易解釋道。
“這都是傳說,從未有人發現過這八把名劍。”文佳介面,“不過,根據你說的,這兩把青銅劍的顏色確實有點兒特殊,青中閃紅。”
“徐海久在吳越之地活動,勾踐還曾滅吳,徐海的經常活動之地,就是當年越國國土的範圍,能得到劍,也不算奇怪!”唐易忽而點頭,“而且,這兩把劍,應該是對他有用有利的。”
《拾遺記》其實是一部神話志怪集子,所以裡面記載的東西未必是真的。不過,對這八把名劍,記錄的倒是很詳細。
其一,名為“掩日”,以劍指日,則日光黯淡。這個根據陰陽五行理論,金,陰也,陰盛則陽滅。這說明,這把“掩日”,質地純粹,金氣強悍,故而能排八劍之首。
其二,名為“斷水”,號稱用劍划水,水能分開。
其三,名為“轉魄”,以劍指月,月宮竟能倒轉。
其四,名為“懸翦”,如有飛禽經過,觸到劍刃,就會被斬為兩段。
其五,名為“驚鯢”,若用劍渡海,大型海中魚類就會避開潛入海底。
其六,名為“滅魂”,夜間帶著出去,遇不到什麼魑魅魍魎一類的東西。
其七,名為“卻邪”,妖魔鬼怪見了就會臣服。
其八,名為“真剛”,切玉斷金,跟砍瓜切菜一般。
這八把名劍,對應的是八方之氣,所以才各有其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