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觀察完之後,鬆了口氣,看來,這四個人不是對付他們的,是暗中保護中年男子的人員。
這個中年人顯然是個倭國人。他看這件青釉奩式爐看的時間比較長,攤主就和他交流了幾句。
司馬六在唐易旁邊,聽到了他們用倭國語交流,露出一個驚訝的神色,壓低聲音對唐易說道,“這人是個行家啊!”
“怎麼,他說什麼了?”唐易問道。
“攤主給他說,這件東西有可能是汝窯,他否定了。”
“這東西是件高仿,有些功力就能認出來。”唐易道,“這就算行家?”
“不是,我說他行家,不光是眼力上。他說南宋有本書叫《清波雜誌》,記載說汝窯是專門御供的,挑揀剩下的,才能流出去很少一部分,極為珍貴。還說,這裡面記載,汝窯的釉里加了瑪瑙沫子,這隻奩式爐最大的問題就是釉色。你說,一個倭國人,連南宋的《清波雜誌》都知道,算不算行家?”司馬六解釋了一番。
司馬六的倭國語其實也達不到能翻譯得很通暢的程度,不過《清波雜誌》他聽說過,而這個倭國人說這個的時候,發音也是華夏的發音。加上對古玩比較瞭解,這才能翻譯這麼多。
“噢?”唐易一聽,這對一個倭國人來說,確實是比較難得的。
這時候,那個倭國中年人已經和攤主聊完了,最終還是放下了奩式爐,還衝唐易豎起了大拇指。
他的意思自然是,唐易看了幾眼就放下了,他看的時間長,說明唐易眼力高。
人家這麼友好客套,唐易也不能不搭理,點頭微笑,擺了擺手。
接著,那個中年人轉身就走了。
結果,沒過半個小時,兩人又在一個攤子上碰了。這時候,唐易的手上正拿著一件小碗,和司馬六說話呢。
這隻小碗是花口碗,青釉,密佈鐵線,是明末仿哥窯的東西。這個集市裡好東西不多,司馬六看了這件東西,吃不準。唐易看了之後,覺得雖是仿品,但古人仿古人,也算不錯了。而且要價並不算很高,正問司馬六是不是想拿下。
他倆說話的時候,這個中年人盯著這隻碗也看了一會兒,突然開口了。
“兩位先生,我能近距離欣賞一下這隻青釉碗嗎?”
唐易和司馬六一聽,覺得有點兒彆扭。這要是在華夏的古玩圈子裡,這樣的話說出來,是要遭白眼的,人家拿在手上,你去要過來欣賞?懂不懂規矩?
不過這是在倭國,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這個規矩。
“這?”唐易開口道。
中年男子接著說道,“你們放心,我只是想拿在手上看看,你們的交易自然是優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