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倒是知道。”司馬六回答說,“聽說倭國人不是很喜歡玉器,但是老玩具據說很受歡迎。你們看到了,那個小汽車玩具,居然和道光青花罐一個標價。”
三人又走進一家店面,這家店面比拐角的那個店面大一點兒,但是也只有十幾個平方,東西擺放就比較雜亂了。
更出乎三人意料的是,這店主,居然是一個英國小夥兒!而且,華夏語說得不錯!三人進去的時候,嘴裡是說著話的,這小夥兒一聽,開口招呼的就是:“來了幾位?”
原來,不管是在英國,還是倭國,這小夥兒經常到唐人街混,而且還到華夏進過一次貨。同時呢,酷愛華夏文化,算是半個華夏通。
這下交流方便了,小夥兒很熱情。聊了幾句之後,就開始派發名片,說既然是從華夏來的,有好東西他也收。
聊著看著,唐易還真發現了一件玉器,這是一塊不大的玉璧,素的,不過比較厚實,上面佈滿了牛毛紋沁。
“這是我從一個本地老人手裡收上來的。”小夥兒介紹道。
唐易看了一會兒,把玉壁遞給了文佳,文佳看了看,心說,老東西啊,不過他一時斷不了代,直接問道,“這個怎麼賣啊?”
“收來一萬(倭元),想拿走添點兒就行。”小夥兒倒是很痛快,看來玉器在倭國確實不好賣。而且古玉這東西,很容易打眼,且不說玉器的用料五花八門,就說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沁色變化多端,識別起來也確實不容易。
這塊玉倒是塊和田玉,但是不夠白,而且表面沒有紋飾,看起來又烏濛濛的,佈滿了牛毛沁。能看出算是老東西,但是能老到什麼時候就很難說。關鍵是品相看起來一般般。
“行,那我加一千倭元吧!”文佳見唐易遞給他了,知道不能看表面,這東西肯定不差。
“開玩笑哪您?”小夥兒笑著擺擺手,“行,真要加一,那就加一萬吧!”
文佳還要講價,唐易介面道,“就衝你華夏語說的這兒流利,就這麼著吧!”
一塊玉璧,兩萬倭元,摺合下來,不過千把塊。
小夥兒很高興,找了個玉器盒,又找了根漂亮的配繩兒,“我給您綁上?”
“行啊,有勞了。”文佳見唐易這麼說了,便同意了。
給了錢,拿了穿繩的玉璧,文佳也沒放進盒裡,隨手就把玩起來。
隨後,三人便告辭了。小夥兒真是挺不錯,臨了提醒了一句,“你們要想逛古玩市場,可以去表參道看看,那裡有處集市,本來是週六才開市的,但是年末有活動,今天也有。”
司馬六樂了,心說這家店來的值,撿了漏兒,還得了一個去處!
不過,司馬六知道唐易讓文佳撿漏了,但對這塊玉璧也是吃不準年代,而且看起來也確實不太漂亮。
走到小街上,唐易不等他倆問,就說道,“這是塊漢代玉璧,雖然是素的,玉色也不白,但是千把塊錢買了,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漏兒了!”
文佳哈哈大笑,“能在這種店裡撿漏,也真是不容易。”
“就是?”司馬六跟了一句。
唐易笑道,“品相一般是吧?這塊玉能盤出來!放心吧,表面發烏的一層浮沁能盤掉,而且牛毛沁盤出來之後特別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