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頁
唐易解釋完,便提高了聲音,“走吧?再去別的店轉轉!”
“這位先生,不忙走。”老闆聽到了這句話,卻一邊說,一邊走上前來。
“您還有什麼指教?”唐易應道。
“我看您是行家,不妨實說。這件梅瓶,雖說是好東西,但是現在玩瓷器的,有錢的主兒玩青花和彩瓷的多,沒錢的吧,多進些小年份的東西。而且不是行家也不會買這梅瓶,您要誠心想要,我可以再讓點兒。”
唐易一想,本來想在開店時搞個助興拍賣的民國大賞瓶,被洪波砸了,還真是缺一件像模像樣但又不是價兒太高的東西!這梅瓶,是北宋的東西,如果再把價兒壓到合適,也不是不能買。
“您這麼有誠意,我也不能說不要。不過,這還得您出價兒,一口價兒,合適我真拿走。”唐易笑眯眯看著老闆
這老闆年紀不小了,又是行家,看人極準,看得出唐易確實能拿。但是這價兒卻不好開。因為他也看得出,唐易似乎是可拿可不拿,拿不拿,全在他出的這口價兒上。
這東西,他來得還真不高,是從一個老戶家裡收來的,還真是當普通民窯的東西忽悠來的。不過老戶畢竟是老戶,沒能徹底看穿,但是對年份卻有點兒譜,而且看出他想要。最後,是八萬塊錢拿下的。
古玩行東西的叫價兒,那是一門學問,什麼人面前說什麼話。如果唐易是個棒槌,這東西老闆指定會喊個天價,蒙著就蒙著,蒙不著正好不囉嗦,把人支走。
但是他看出唐易懂行,所以剛才開的價兒,是比拍賣價略低的價兒。
這上拍賣價,通常是要比古玩市場的成交價高上一些的,但卻往往又是行裡一個常用的衡量標準。
老闆現在有點兒犯難,叫高了吧,怕唐易走人,叫低了吧,自己不甘心。
“這麼著吧,五十八萬,討個好彩頭,我發你也發!”老闆最終說道。
唐易說一口價兒,當然不會真的就聽一口價兒、不合適掉頭就走。他笑了笑,能叫五十八萬,說明這瓶子老闆是撿漏來的,要是實打實來的,來價兒怎麼也得四十萬往上。
看起來,五十八萬比四十多萬也賺了一筆,但是在古玩行裡,賬不能這麼算。這利,基本能比賺吆喝強點兒。
不過,唐易倒是想,五十八萬當做新店開張的起拍價兒還挺合適,“這樣吧,這東西如果我猜的沒錯,您是撿漏來的,但撿漏靠的也是眼力,不能不給您這個眼力錢,打個對摺,四十萬,我夠實在了。”
“您怎麼稱呼?”
“我姓唐。”
“唐先生,我服您,拿走吧!”老闆沒再囉嗦,立馬招呼夥計,“給唐先生裝好!”
夥計收拾著東西,唐易就手用手機轉了賬。“唐先生是北方人?來杭城公幹?”老闆閒問了一句。
“我和這位張先生在杭城開了個木業中心,您要是需要傢俱什麼的,可以聯絡我們。”唐易沒說古玩店的事兒。
張路笑著遞上一張名片。
“閣寶多?”老闆看了看張路名片上的字樣,敲了敲腦門,“哎呀,您莫不是唐易唐先生?北方圈裡盛傳的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