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逐一看袁青花指著這個筆筒,心中一喜,這好東西就是好賣,雖說是康熙民窯,但是康熙一朝,官窯民窯皆精,加上又是書房裡的玩意兒,滿片兒的詩文,相當討喜。
更重要的是,袁青花他好這口兒啊,看來能討個好價錢了。
“要不說整條街上,就您是真的懂青花呢,一眼就看中了好玩意兒。”毛逐笑著從貨架上將青花筆筒取來,穩穩放到了櫃檯上。
袁青花手落,腰間的銅牌子又被西服擋住了。
唐易一邊琢磨,一邊看著袁青花欣賞青花筆筒。
“有一眼。”袁青花上上看了一遍,開口道。他也知道唐易的名頭,是以也沒有上來就貶損一通。但是買東西的,自然也不能說好話,這個“有一眼”,面子也算裡頭了。
“剛到的貨。貨主的祖上,康熙朝是個正六品的通判。貨主不爭氣,祖上留的東西都被他拋灑盡了,這筆筒算是個倖存的,被我們唐老闆要來了。”毛逐滿嘴跑火車,臉上半點兒不帶起紅的。
“是康熙朝的東西,民窯。”袁青花不動聲色地回了一句。
毛逐笑道:“這要是官窯,您覺得我們會擺出來嗎?肯定鎖櫃子裡,留給老熟客啊!”
“康熙的青花民窯也不賴,就是沒個名款兒。”袁青花放筆筒。
樹如網址:.關看嘴心章節
這算是開始挑毛病了,但凡開始挑毛病,那一步基本上就要問價了。
“您說的是。不過,要是加個款兒,不要說是仿明的款兒了,就是加個北慶堂益友堂之類的,那可就不是這個價兒了!”毛逐自然知道袁青花的意思,張口道:“這東西,我們是十五萬來的,您是行家,二十萬拿走。”
袁青花回了句:“最低多少錢?”
這才是會還價的。這行裡熟人的交易,和地攤上不同,地攤上要二十萬你還兩百塊,也沒人笑話你。但是行裡的熟人間,說白了都算是專業人士,這個回法兒,那就成了開涮了。
所以,別急著還價兒,其實也就是彆著急暴露自己的底線。
聽袁青花問了這一句,毛逐自然而然地看了看唐易。
唐易笑笑,“今兒天不錯,這深秋初冬的,難得的好日頭,袁老闆怎麼沒在店裡忙啊!”
古玩行裡,和其他的買賣不同,這種到了關鍵時刻指東打西的話常有,為的是放鬆氣氛,鋪墊,別讓貨主或者買家上了弦,繃死價兒。
“嗐,我那店位置不比唐老闆,今兒還沒開張呢!沒賺錢,反而想著花錢了!”袁青花應道。
“花錢就是賺錢,您路子廣,這東西一倒手就行了。袁老闆,毛逐說的是實話,這年頭兒,沒幾個棒槌了,那爺們兒整天倒騰家裡的東西,都快成精了,這筆筒,他一口咬死十五萬,弄得我們差點兒不來臺。”唐易笑道。
“十萬勻給我吧,您這邊少賺點兒,回頭我那有好東西,給你找補回來。”袁青花終於開了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