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黃裳所制錫壺“模範百出而精雅絕倫”的口碑卻流傳了下來,對於錫器收藏者來說,畢其一生也未必能收到一件黃裳的真品。
而實際上,如果讓一個懂行的人看到這把錫壺,首先想的,應該是不是仿品?這個問題對於唐易來說不存在,那浮動的寶光,已經深深出賣了這把壺。
唐易看了看攤上的那本《射鵰英雄傳》,低聲對毛逐說道:“沒錯,你撿了大漏兒了…”
“真的是黃錫…”毛逐暗壓住心臟的咚咚咚,數好了錢,待攤主將裝有錫壺的袋子遞過來時,毫不猶豫的遞上了錢。錫壺抓在手裡,毛逐這才踏實了一些。
他不比唐易,這算是他的第一個大漏,立即神采飛揚起來,“老闆,你賣給我可別後悔啊,沒準兒我從壺裡找出《九陰真經》的秘籍來…”
老闆賺了一筆,心情也不錯,“貨款兩清,你就是翻出《葵花寶典》也和我沒關係…不過我給你說兄弟,這把壺還真有可能是北宋的。”
此時見毛逐已經拿下錫壺,唐易心想,就這兩下子,真是沒有得寶的命啊,忍不住說了一句,“老兄,北宋還沒有茶壺呢,那時候喝茶都是直接用碗…”
“嗯?”老闆一愣,但很快又說道,“你怎麼知道這不是酒壺呢?”
唐易既然開了口,索性就多說了兩句:“北宋已經有了錫制酒壺不假,但是這個形制,怎麼可能是酒壺?北宋的酒壺,曲柄,‘流’細長,蓋鈕常有紋飾,這明明是個茶壺。再說了,這兩句詩也說明了這不是個酒壺。”
攤主吃驚了,這小夥兒不僅會說話,懂得還挺多,“這兩句詩怎麼能看出來?”
“這兩句詩一方面是配合小園寒梅,另一方面也得貼合實物特點不是?不須檀板共金尊,意思就是不用音樂和美酒…在酒壺上,是不會刻上這樣的詩的…不然恐怕都賣不出去。”唐易簡單解釋道。
攤主這下子是徹底服氣了,“那你說,這個茶壺是什麼年代的?”
“我看不出來,就是覺得漂亮,明,清,民國,現代,都有可能。”唐易留了個心眼兒,沒有點破。說完後,不等攤主說話,便又補了一句,“我們先走了,你忙著。”
“慢走。”攤主只好介面道。
唐易他們走後,攤主越想越不對,最後乾脆掏出了手機,這一次,他開啟搜尋頁面,除了黃裳,還輸入了錫壺。
“你大爺的…”攤主仔仔細細看完,氣得差點兒把手機給摔了。
而此時,皮修已經開著車拉著幾人去往瓷江邊的景點。“明天確實要走麼?”毛逐兀自興奮,還盤算著明天繼續去市場轉轉,好像撿漏兒也要成雙一樣。
“你要不想走,那就多呆一天,不過後天一定得走了。”唐易緩緩說道:“距離泛古堂秋拍,只有一週的時間了。”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最快更新,閱讀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