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聽著兩個老爺子大笑,也跟著嘿嘿乾笑了一會兒,同時真的開始考慮戰艦設計的問題。
等兩人差不多笑鬧完了,朱靖垣就開始詢問意見:
“對了,爺爺,關於戰艦的設計建造,我現在有一些不太確定的想法,正好趁您在這兒直接給拿個主意。
“一是用盡可能成熟的技術,儘快做出一艘戰艦實現主要功能,用於主要功能的測試。
“二是用盡可能高效的新技術,爭取儘可能一步到位,儘可能直接達到這種型別戰艦的最佳設計。
“三是把一二兩個方向折中一下,有選擇的啟用部分新技術,這應該是最為穩妥的方式……
“全部使用成熟技術,當然能夠更快看到成品,但是在實現目標戰艦的全部功能上,可能只能算是個半成品。
“但是如果全部使用盡可能高新的技術,卻可能會遇到更多的瓶頸和問題,建造和測試周期可能會非常漫長。”
老皇帝聽了之後直接擺手說:
“不用專門折中,儘可能成熟的技術和全新技術,這兩種設計可以同時進行,這不就是事實上的折中了嗎?
“反正舊戰艦都要逐步停建的,船塢和工人都會非常的充裕的,你同時去搞兩種船就是了。
“不,搭載飛機的戰艦,你說的全主炮戰艦,還有主力艦和巡洋艦、驅逐艦的更新,可以同時開始,具體幾種你來決定,
“世祖皇帝說過,沒有實力才需要做選擇,有實力的選擇就是全都要。”
朱靖垣頓時就悟了,這就是財大氣粗的意思唄,既然如此,那自己就來點大的:
“那孫兒也懇請爺爺讓船廠配合,現在就開始準備更大型的船塢,建造更大型的民船,積累建造大船的經驗。
“能造三萬噸戰艦的船塢現在應該就有,那就提前開始準備準備能造四萬噸戰艦的船塢。
“造四萬噸戰艦的船塢越多越好,然後就是造六萬噸戰艦的船塢至少要八個,造八萬噸的戰艦船塢至少要四個。
“四萬噸船塢年內至少準備好一個,激進策略的新戰艦目標噸位將超過三萬噸。
“六萬噸的船塢最快五年就要用,八萬噸的船塢最遲二十年要用。”
這下子換老皇帝自己瞪大眼了。
現在世界上最大的主力艦,不過是一萬八千噸的規模而已。
你這直接跳到三萬噸?後面四萬噸的還越多越好?
但是更離譜的還是六萬噸,甚至八萬噸!
那得是多麼巨大的戰艦啊?
二十年就能開始造這麼巨大的戰艦嗎?
鄒炳泰和朱簡炎也全都愣了。
八萬噸的船,那是什麼東西?這孩子不會瘋了吧。
朱靖垣其實沒有胡扯淡,現在大明的技術水平,非常接近大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國。
無畏艦早就應該出來了,工部的人之前也說過,有相關設計了,但是被認為過於激進,實際上讓老皇帝卡住了。
歷史上工業水平比英國技術低一截的日本,在1932年就開始設計七萬兩千噸的大和級了,並且1937年就正式動工建造了。
1914年到1937年,區區二十三年時間而已。
現在的大明水平比歷史上的英國還高,還有自己這個恢復記憶的穿越者的引路。
要是二十年內設計不出八萬噸以上的船,那才是有問題的。
八萬噸的船,在早期可能也就造少數幾艘超級戰列艦,拿出來作為海軍和帝國的榮耀和象徵。
船塢可以等到未來,建造超級航母的時候使用,也是不會浪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