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戰艦建造停止了之後,不建造一艘新式戰艦來測試嗎?”
老皇帝興致缺缺,甚至都沒有詢問細節,就直接擺手說:
“新艦等以後再說吧,現在的重點是改革。”
朱靖垣就無法理解,老皇帝為什麼會是這個態度,為什麼不在意新式戰艦?
難道自己這個爺爺,心思都在陸軍上,所以對海軍不上心?
這個想法冒出來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朱靖垣馬上就意識到,自己記事的這十來年時間裡,大明的造艦速度和數量,似乎一直是趨於保守的。
大明的工業生產能力,以及工藝技術水平,都是當今世界一流的。
自己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又基本獨立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帶著全世界提前一百年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英法普露奧等國,幾乎都是跟在大明屁股後面亦步亦趨,大明搞什麼他們馬上跟著搞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他們都明顯比大明慢了一大步。
大明抓住機會,把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趕出了東方,奪取了南殷洲(南美)、南墨(南非)、東墨(東非)、大食(西亞)、天南(澳、新)等海外殖民地。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泰西(歐洲)的幾個主要國家抓住機會,加快了追趕速度,在重要技術節點上勉強追平大明瞭。
朱靖垣上輩子的歷史上,美、德等工業國就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工業能力追平甚至逐步超過了大英帝國的。
但是這個世界的大明帝國,比歷史上的大英和美利堅都要強大,是史無前例的海陸雙強大帝國。
本土地大物博,同時擁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帝國工業發達,同時佔有最大的消費市場,內外部驅動力都非常強勁。
這個世界的英、法等國在面對工業大明的時候,並沒有歷史上的德、美相對大英帝國的那些優勢。
雖然在大的關鍵技術節點上,泰西諸國已經勉強追趕上了大明,但是在真正的科技最前沿,卻仍然有明顯的差距。
泰西諸國仍然需要時間積累和沉澱,但是已經完成工業化的大明,卻並不會停下來等他們追趕。
現在泰西諸國綁一起,才能跟大明碰一碰,他們確實是這麼幹的,最後基本上打成了平手。
但是,現在大明海軍的戰艦,卻不比大英帝國多太多,給人一種夠用就行的感覺,似乎根本沒有全力造艦。
即便是在被全世界圍攻的情況下,大明的造艦工業仍然沒有用全力,這就非常的不可思議。
不知道是用不了全力,還是因為皇帝對海軍沒興趣。
想到這些,朱靖垣就更加的擔憂了,然後也只能繼續努力的勸導:
“皇爺爺,這……不能讓造船廠就這麼閒著吧。
“我們現在先開放了民間的大船建造,又把皇室的戰艦建造停了。
“這不是等著造船的工人和技術人員跳槽嗎?
“孫臣認為,皇室財團的船廠,至少要保持建造任務不完全中斷。
“不然等到需要建造的時候,再去重新找工人和技術團隊,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這可能直接降低大明的造艦能力,進而降低海軍的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