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尋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將血》更多支援!
張世傑本想著和趙石同行去潼關,但最終,他還是先行了一步。¥f
沒辦法,因為他看出來了,趙石真是不著急,想是在為河洛張大將軍等人容出更多的時間,拖一日算一日。
至於趙石打的什麼算盤,張世傑也沒問。
除了他自己這裡滿腦門的官司之外,趙石河洛一行,到底擔負著怎樣的職責,他也不是很清楚。
而朝廷軍權最重的兩位大將軍碰面,又會有著怎樣心照不宣的默契和碰撞,他也猜不透。。。。。。。
而趙石也沒再說過多的話語,張世傑明顯的能感覺到,這位表弟對朝堂上的事情,越來越不上心了。
比如,他此次出行,回朝之後,職位會有怎樣的變動,而此事,無論對他本身而言,還是對晉國公府來說,其實不是小事情。
但趙石至今隻字未提,反而是張世傑自己,屢屢有所求助,這讓張世傑有些臉紅,但在心裡,卻也鬆了一口氣。
帶著這樣矛盾的心情,張世傑辭別趙石,徑自帶人先走了。
趙石一邊讓人瞧著太子那邊的動靜,一邊帶著人在華陰優哉遊哉的停了下來,讓華陰上下,感覺壓力倍增。
數日之後,太子一行啟程,趙石得到訊息之後。立即命人收拾行裝。也上了路。
朝廷邸報也接二連三的追了上來。長安城內很熱鬧,等到了潼關,朝廷邸報終於送來了一個重量級的訊息。
同門下平章事之位有了人選,正是那位周枋周大人。
雖然很多人或多或少都預料到了,但最終的結果,還是讓人覺著有些不可思議。
已經到了潼關的趙石,沒有多做理會,在他看來。如今的中書,誰來做這個同門下平章事,其實都不重要,皇帝陛下需要的就是一個聽話的人。
周枋資歷不深,卻又得李圃看重,還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嗎?
而當同門下平章事之職塵埃落定後,朝堂上的紛擾可能也要告一段落了,因為皇帝陛下已經安插了足夠多的心腹臣子,很快就能將朝政大權完全攏入手中,之後要做的。可能是安撫人心,可能是立下規矩。誰知道呢。
到了潼關的晉國公一行,受到了潼關兵馬指揮使譚行林的熱情款待,這位指揮使大人其實上任不久。
要說呢,這位是正經的晉國公舊部,出身羽林左衛,曾隨趙石東征,還參加過平蜀之戰,論起地位來,當年可是和杜山虎,張峰聚並列,並沒有多少差距。
但現在和其他眾人相比,可就天差地遠了。
擱在十數年前,潼關指揮使定然是大將軍無疑,但現在嘛,時移世易,潼關兵馬指揮使最多最多,也只能算是四品武職了,權責上,也沒法跟前方統兵將領們相提並論,只能說是糧草總管。
隨著河中,河洛陷落於秦軍之手,潼關正在失去他的戰略地位無疑。
不過也怨不得旁人,當年景興皇帝拆散羽林左衛之時,羽林左衛中的趙石心腹將領,紛紛到外間赴任,獨獨留下譚行林在羽林左衛為羽林左衛副都指揮使,算是給趙石看家,這樣的信任,實不比其他人差了。
但王虎任職期間,譚行林日子不好過,這位眼瞅著其他人手握權柄,前程一片光明,自己則在羽林左衛受王虎的氣,最終沒忍住,自請調離羽林衛,來了潼關。
要是平常時節,也不算什麼,但那會兒其實在趙石進京之後,最孤立無援的時刻,在朝堂上沒什麼根基,功勞卻又為帝王所忌,掛著羽林中郎將的虛銜,兵權也沒剩下了多少,舊部四散出京,雖然職位都不錯,但也都在為人隱隱排擠。
他這麼一鬧,等於是斷了趙石後路,為羽林左衛兵變埋下了伏筆。
官場大忌,他犯了最重的那一條,為了自家前程,背主而去。
所幸,走的還算光明正大,留下了些餘地,但也就是這樣了,之前同袍情誼,簡拔之恩,重用之情,皆都斷了個乾乾淨淨。
後果嘛,現在也看到了,到了潼關,與張峰聚等趙石舊部形同陌路不說,無論張培賢和折匯,也都不會給他任何出頭的機會。
苦熬至今,各部連番激戰,杜山虎,張峰聚都已是朝廷上將,而他卻只能呆在潼關眼巴巴的瞅著。
到了成武六年的時候,因河洛變亂,波及到了潼關,前任潼關指揮使因大軍糧草事,受了牽連,加上歲數也到了,於是就勢上了辭呈,回鄉養老去了,再加上大將軍折匯定罪,潼關這裡的折匯舊部也受了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