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血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第八八十六章靖佳(求月票)
(跟編輯說了說話,一聽,嚇了一跳,雙倍月票竟然持續十天,也就是一直到五月七號才結束,阿草聽了有點吐血,沒有存稿,全靠努力,真的讓阿草有點撐不住了,不過撐不住也得撐著,儘量更新。╚^s。。。。。。。)
所有有功之臣皆有封賞,便是大將軍張培賢,也已再次出鎮河洛,而首功自然是大將軍趙石莫屬,這封賞也是少不了的。
金銀綢緞無數,這自不必,抄奪王氏家財,發賣王氏奴僕,朝廷國庫又豐厚了幾分,連這次賞賜有功之臣的諸般物什,都不用朝廷出了,年世家,底蘊豐厚,比之皇室,也絲毫不會遜sè。
光王氏各處產業,便是一筆常人難以想象的財富,皇家美其曰富有天下,天下人所出,以一家之所用,其實這才是扯淡,皇家的東西確實是皇家的,但天下人之所出,斷不會一家之所用。
稅賦交上來,轉手用下去,比如興修水利,比如賑濟災民,比如用兵花費,比如官吏俸祿,等等等等,皇家能剩幾分?
而皇家用又非是一般人家可比,所以自古以來的皇帝們,r子不好過的多的是,窮奢極y,不顧他人死活的皇dd是昏君,緊巴巴過r子,維持個皇家體面,讓天下姓也能過得去,這才是大多數皇帝們所過的r子,也就是所謂的守成之主,而能開源節流,自己過的舒服些,臣下們滿意些,天下姓的r子富裕些的,就是不得了的賢明之君了。
所以說,皇帝們的r子其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舒坦,大多數時候,他們甚至過的不如大臣之家,大臣們不用掏自己的腰包來補貼國用,到了自己手裡的就是自己的。
像王氏這樣的京城豪族。多年經營下來,不用什麼貪瀆,身家就豐厚的讓皇家都有些自嘆不如,皇家內庫中的東西是不少,但王氏府庫中所藏多年積蓄,琳琅滿目。比之用繁多的內庫。猶有過之。
加上多年置辦下來的各處產業,嘖嘖,即便是其他門閥世家子弟出身的朝中重臣們見了,都搖頭嘆息,果然是年門閥,底蘊確是非同凡響。
這還是大秦吏治清明,王氏就已積蓄如此,也怨不得後世,那位留下不少罵的滿人皇帝。抄了些貪官汙吏的家,就把國庫虧空補了個七七八八。
若非八分田畝制已經施行了一些年,王氏田產這些年少了有三分之一還多,不然的話,這又是一筆龐大的令人咂舌的進項。
若是以往,賞賜有功之臣田產。是最讓臣下們歡欣的,那可是可以傳之於子孫的好東西,可以讓沒出息的子孫們免於凍餓之苦,但如今嘛,田產這東西就不怎麼受歡迎了,前些年蜀中大片的良田,於人力不足。而至於荒蕪,就都是八分田畝制給鬧的,加諸於其上的田稅,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土地這東西,頭一次大秦受到了冷落。
所以趙石的封賞當中,田產反而不算太多。
封賞之前,成武皇帝將趙石召入宮中,密談了一番,之後,趙石的封賞便下來了。
晉一等定軍侯,羽林中郎將,掌京軍各部兵權,領國武監山長,掌國武監諸事,撤左右宮門御衛,補入羽林左右衛。
看上去,爵位只晉了兩等,掌握了國武監,其餘並無多少變化,但實際上,成武皇帝卻是將整個京師護衛之責都交到了他的手上。
大秦立國餘年,這種情形還是頭一次發生,可以說,成武皇帝對趙石的信重遠超於景帝。
來,成武皇帝想讓他掛一個樞密副使或者兵部侍郎的職銜,但卻趙石所推拒,這兩個虛銜,只能給那些征戰外的將軍們,的也是方便管轄麾下將領以及與地方官吏打交道,但他現身京師,沒這個必要,若是以後弄假成真了,才叫個鬱悶,他還不想朝中養老。
隨即,趙石推舉趙布宗掌羽林左衛,李金花掌羽林右衛,雄武軍不變,左右屯衛不變,他這個羽林中郎將,也總算是實至歸了。
他這裡也有了些閒暇,將府中安置了一下,便帶著隨行護衛出了長安城,往國武監方向而來。
先沒去國武監,而是先去了承恩湖畔的長公主府邸,不對,現已經應該稱之大長公主殿下了,拖了這麼長的時間,雖說身不己,但心裡也有些愧疚,幾次想跟成武皇帝這事兒,但卻沒有開口,考量的也是如今國喪,辦喜事好像不那麼容易,其他諸如輩分什麼的,都是浮雲了。
如今他身份不同,來到大長公主府邸前面的時候,外面已經迎候了許多人,大長公主殿下也親自出迎接,眾目睽睽之下,靖佳公主又恢復了那端莊嫻靜的姿容,不過幾個月不見,看上去還是消瘦了不少。
想想也是,就算趙石之前有所囑咐,但京師風起雲湧之際,趙石生死只旦夕之間,讓心念情郎的公主殿下怎能安坐府中?
那些r子,靖佳公主數次入宮,景帝陛下避而不見,見了一次,還受了斥責,太后那裡也吃了閉門羹,找那些心腹商議,卻也都支支吾吾,推脫的推脫,直言不敢的直言不敢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