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六百一十六章親族
(3k黨要不得啊,阿草很想努力多更一些,但今天工作忙了些,偷閒更了這麼多,明天估計就能重新5k6k了,請大夥不要著急,一般說來,阿草還是說話算數的,呵呵。。。。。。。。。。。再有,這個星期有推薦,但阿草實在沒找到推薦位置,誰看到了,告知一聲唄。。。。。。。。。)
不到十天的功夫,再回到府中,得勝伯府之內,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府中各處佈置的都已差不多,張燈結綵,花紅柳綠的,看上去就好像要準備過年,到處都瀰漫著喜慶的氣息。
說起來,上次趙石娶妻時場面要大的多,也要隆重的多,但明眼人一瞅就知道,裡面多數有皇家推波助瀾的影子,賜爵,搬禮,太后親問婚姻,陛下下旨厚賞,皇家的寵信簡直就是無以復加,再趕上川中戰事捷報頻傳,於是乎,弄的朝中大臣們也不得不錦上添花,其中多少有些藉機向地位越來越是穩固的皇帝陛下表忠心的意思在裡面。
不過真要細數一下,那時別看風光,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倉促突兀了一些,趙石本身的身份地位以及親家那裡都有些配不上,唯一說得過去的恐怕只有趙石身上那個外戚的光環兒了,論起功勳威望來,卻還要差的多呢。
不過這次卻是不同了,趙石在蜀中一戰功成,在軍中威名赫赫,不論爵位,還是軍功,誰都清楚,經此一戰,趙石起碼在西軍中的威望除了像折大將軍,張大將軍這等沙場宿將之外,已是不作第二人想,至於年輕一輩,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說,此次趙石結親李氏一族,雖無復當日勝景,但卻也不需多借皇家之力,憑的多是自身地位了。
如此,便也有了差別,還未到婚慶之時,賀禮已然陸續送上門兒來,其中多有京中大族,顯赫者猶以辰王,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的李氏一族為首,別看自趙石回京之後,門庭有些冷清,但這個時候,送禮之人卻是絡繹不絕,其中猶以王公貴戚為多,連魏王李玄道都派人來送上了一份賀禮。
這都是交通往來的應有之意,也不必細說,禮物雖然送上,看似與前歲大婚時無異,但婚禮當日,人家派什麼人來道賀,就是另一回事情了,可以想見的,再不會如之前般上演許多貴客盈門的戲碼了。
身為主角的趙石卻不管那麼多,府中的事情大多時候他都是放手不管,想起來,才會問一問,當然,大多時候他是想不起這些事情的。
府中比離去時又鬧騰了幾分,這個他到也有心理準備,回到府邸,也不理身前身後,一頓張羅,總在他眼前晃悠的大管家杜鷹,徑自回了後院。
說起這個管家來,還要費些筆墨,此人卻是他東征時帶回來的,來歷什麼的前文都有敘述,這裡就不多說了,這人化名保福,原名杜鷹,膽子不大,卻有一股旁人沒有的伶俐勁兒,好似天生就會伺候的這麼一個主兒。
到了他這府中,先是在前院當個管事,後來大管家老齊見他很有眼色,又懂規矩,卻三十多歲了,還光棍一條,,索性將自家孫女許配給了他,去歲老齊偶染風寒,又自感年紀老邁,精力越發的不濟,就有意把大管家這個差事給了孫女婿。
跟陳先生以及老夫人提了提,可以想象,前兩者哪會在這等小事上躊躇?於是乎,這個從東到西,捻轉來去,坎坷的一塌糊塗的杜鷹,就堂而皇之的成了得勝伯府的大管家,其人之經歷若數說起來,卻也真有那麼幾分傳奇色彩的。
不過對於正在締造傳奇的趙石來說,杜鷹此人那點經歷可真不夠看的,更沒多少在意。
回到後宅,先是洗漱一新,接下來便是先去石頭娘那裡走一圈了。
石頭娘這裡卻是熱鬧的很了,一屋子的歡聲笑語。
石頭娘居中而坐,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旁邊陪著說話的六七個人,其中一半是女眷,坐在石頭娘下首的三人,一個五十多歲,頭髮花白,聲音卻渾厚響亮,不是別人,正是趙石如今的老丈人,範天養。
兩外一人,卻要比範天養還要年長一些,面龐清肖,一身青袍,透著幾分儒雅和飄逸,只是氣色不太好,帶著幾分病容。
而最後一個,卻是趙石最熟悉的,手腳長大,滿臉的憨厚,說話沒有幾句,卻只在那裡傻笑,那種樸實的農家人模樣怎麼都遮掩不住,這人卻是有些時候沒見的趙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