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在繼續,第二日,第三日。。。。。。
處於戰爭當中的人們精神漸漸麻木,秦軍計程車氣在低落,守城的西夏人還好不到哪裡去,秦軍從早到晚,好像從不停歇的攻勢,讓西夏人感到了深深的絕望。。。。。。。
隨著戰事推移,西夏人已經很少再用集射來壓制秦軍的攻勢,一個是弓箭手無法頻繁張弓,再一個就是靜塞軍司儲備的箭矢已經不多了,事實上,這裡從來不是一處軍事重鎮,靜塞軍司聞名沙場的步跋子,也從來不是為了守城而設的。
漢軍在秦軍攻城的第二日,便幾乎消耗乾淨了,殘存的漢軍被守將阿綽毫不猶豫的下令屠戮一空。
第二日晚間,韋州城內有了一些騷動,從城外秦軍大營中,就能聽見韋州城內的混亂喧囂之聲。
很多秦軍將領,都以為韋州城內發生了內亂,並隨即請命趁夜攻城。
趙石不為己甚,在夜晚當中,命郭猛,李馳勳率部攻城,但事實告訴秦軍,西夏人並沒有放鬆警惕,晚間,秦軍在韋州城牆之下,碰的頭破血流。
而第三日,西夏人計程車氣明顯有所恢復,一方面,他們正在適應守城之戰的節奏,而另一方面,西夏人對城中漢人的洗掠,激起了他們的獸性,更滿足了他們的**。
不管手段如何,可以說,在西夏衰落的今日,靜塞軍司司主阿綽,不愧是繼李元翰之後。西夏軍中有數的英明將領。
率攻不下。讓秦軍上下士氣低落。各部將領日漸焦灼,可以說,這一戰當中,並未表現出大將軍趙石以往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氣勢風采,秦軍在韋州城下的表現,中規中矩,並沒有多少讓人稱道的東西。
這無疑給了越來越疲憊的西夏守軍以信心,第四日。秦軍攻城所部換上了蜀中蠻族,他們身體強壯,縱越如飛,優異之處,不下於廣為西北各族吹捧的步跋子。
他們很快攀上了城頭,跟守軍混戰在一起,高呼酣鬥,在城頭掀起一片片腥風血雨。
但他們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如同諸多的胡人部族戰士一般無二,不耐久戰。沒有軍紀約束,佔優時。不能擴大優勢,居於劣勢之時,表現更是不堪。
當最勇猛的蠻族勇士在城頭死傷殆盡,方才還蜂擁而前的蠻族戰士,立即呼哨聲大作,一窩蜂般逃了回來,這個時候,秦軍戰鼓依舊在隆隆作響,秦軍戰陣中的歡呼聲還餘音渺渺,這樣的結果,讓許多秦軍將士目瞪口呆。
第四日,這樣的鬧劇連連出現,到得後來,已經士氣全無的蠻族戰士,甚至已經攻不上韋州城頭了。
這還是趙石將蠻族的首領們叫到跟前,並告訴他們,在這裡,每一個蠻族戰士灑下的鮮血,都會得到豐厚的獎賞和回報,在不久的戰後,蠻族戰士會用戰功換得他們想要的許多東西。
不然的話,別說持續一天的攻勢,就是讓他們支援兩次連續的攻勢,都不太可能,最可能發生的就是,蠻族戰士們徹底崩潰,併發生大規模的叛亂。
即便如此,到了黃昏,最後一次攻勢來臨的時候,任憑蠻族首領們聲嘶力竭的叫喚,也無法再讓這些蠻族戰士們保持一次像樣的攻勢了。
第四天的戰事匆匆落幕,城頭依舊響起西夏人的歡呼聲,但聽上去卻已微弱的很了,不知換了多少波的守城兵卒,疲憊欲死,靠在城頭的垛口上,多數便陷入了恍惚之中。
第五日,韋州北十數里處,兩千秦軍騎軍,與來援韋州的西夏騎兵廝殺在了一起,西夏騎兵黃底紅字的旗幟,暴露了他們的身份,西夏京師近衛班直。
他們明顯不是秦軍的對手,在硬碰硬的對面衝鋒中,被秦軍揮舞著風刀,一片片的砍下狂奔的戰馬。
秦軍將士來回衝殺,在震天動地的馬蹄聲中,將西夏人殺的狼奔豕突,屍橫遍野。
遠談不上多激烈的戰事,只持續了短短半個時辰,戰場上就只剩下了在主人身邊遊蕩不去的戰馬,以及一地的狼藉。
西夏人逃走的馬蹄聲漸漸消逝,兩千秦軍將士,只用了微弱的代價,便擊潰了四千餘西夏騎兵,殺傷無算,只餘千餘騎狼狽逃脫。
順便,也剝下了党項羌人的華麗外衣,自李元昊時代,創下的党項羌人鐵騎縱橫西北,沒有敵手的神話破滅的乾乾淨淨。
不過,這對秦軍來說,並非什麼好訊息,這意味著,靈州方向的西夏大軍,已經漸漸集結完畢,如果不能儘快拿下韋州,那麼,很可能,西夏大軍會選擇在韋州城下跟秦軍決戰,那樣的話,中路秦軍將處於極為不利的境地。
因為糧道太過漫長,西北也開始進入秋季,而秦軍身後,是大片的戈壁沙漠,天時地利人和,都將不在秦軍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