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征途萬里會豪雄第三百三十一章山匪
“稟報年夜人,已探得呂梁山伏莽梁世義等匪巢所在。щ.lā。。。。。。”滿面都是風塵之色的胡離站在趙石面前年夜聲道,一身粗平民服已然破破爛爛,臉上還留著些劃痕,有些疲倦的意思,但一雙眼睛依舊閃閃發光,顯得滿身都是精悍之氣。
趙石滿意的點了頷首,當初這些顯鋒軍舊部雖也是不錯,但卻總是少了些精幹自信的氣勢,如今看來,他得用的幾個人身上都已經鋒銳漸顯,尤其讓他滿意的就是幾個人都是吃苦耐勞,從不埋怨什麼,這份精神到不是他們所獨有,是這個時代年夜大都軍人的共有特質,而這一點卻是他尤為欣賞的。
“辛苦了,坐吧,這次都探得了什麼?”此時已經是年夜軍決戰後的第六天頭上,年夜軍已經到了襄陵,但魏王李玄道重傷,訊息傳過來,趙石也有些驚訝,年夜軍環繞,又不消這位王爺自己衝鋒陷陣,怎麼就弄了個重傷呢?
後來才是明白,這位王爺大都是輕敵了,被金兵少數精銳突到眼前,措不及防之下,受了重傷,他這料想雖不中但亦是不遠。
李玄道重傷,年夜軍進入襄陵之後,就再也沒了動作,他們這支在汾水對岸的孤軍也好像被人忘記了一般,連一直聯絡他們的中軍傳令兵都再沒有一個呈現了。
趙石到也不怎麼緊張,金兵十萬年夜軍潰退,要想重整旗鼓,沒個月餘能成什麼事兒?
就算收攏了那些敗兵。若想這些敗兵再挺直腰桿兒站在秦軍面前,估計是比登天還難,京兆軍在汾水西岸。
著實也沒什麼號擔憂的。聽到李玄道重傷,年夜戰結束的訊息之後,李士芳帶著聖旨去了中軍所在,不過臨別地那番話趙石還是琢磨了幾天。
朝廷之上,風波險惡,他也看不太清,最後還是依照陳常壽的意思。讓段從文代筆,向兵部上書以表推辭之意。
“年夜人,我們進山只用了三天,就已經從一些樵夫口中探問出了匪巢的位置,梁世義自稱什麼天年夜王,佔了一處山峰。叫凌雲頂地處所。開了一處天王寨,進山不需半日就能到的。我帶幾個兄弟用一天時間去查探了一下,山上人數也就幾百人的樣子,和咱們在鞏義縣斬殺的那些山匪一個樣子,好像還有不如,都是面黃肌瘦地模樣,我們沒敢落下痕跡,所以只是遠遠檢視了一下地勢。到也算險要。不過就他們這個樣子,殺上去應無什麼難處的。”胡離緩了一口氣。
徑自道,對進山剿匪,他還有些糊塗,他終年身在軍旅,就算不明白處所上的一些事情,但也知道此時年夜秦雖打下了年夜半個河東,但處所官吏可都還是年夜金的,年夜秦地官吏更是沒見一個,很難讓人相信年夜秦有心將整個河東納入疆界之內,在這個時候去剿匪,聽起來未免有些不達時宜。
在他看來,那個傳旨的欽差李士芳不過是個文人罷了,自己弄了苦頭來吃,卻要勞動他們京兆軍來給他收這個尾巴,心裡幾多有些膩歪的感覺。
他心中雖作如是想法,但臉上卻沒流露半分,如今趙石威嚴日甚,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在鞏義縣剿匪的團練可比了,軍令一下,胡離敢包管,就算前面是高山年夜河,京兆軍也會毫不猶豫的踏過去,何況眼前只是的山匪。
“好了,帶人先去休息吧,把段從文叫進來。”看著胡離轉身離去,趙石漫步走出帳外,舉目望向遠處呂梁山黑沉沉地身影,呂梁山蔓延北去,之後折而向東,與太行山依稀相連,年夜致地地形趙石心裡清楚,那裡也是歷來胡人南下的的絕好處所,東北華北被太行山,呂梁山隔斷成幾段,胡人即是順著這些走廊,踏著漢人蒼生淋漓的鮮血殺進來,擄掠之後,再自在退去。
觀如今金國的態勢,北方蒙古崛起估計也就是在這十數年間的事情了,也不知歷史上將歐亞年夜陸蹂躪了個遍的蒙古鐵騎是否就蟄伏在北方?
來他對蒙古人是有些好感的,他前世時在草原上呆過一段日子,蒙古牧民憨厚渾厚,和一些漢人農家其實並沒有幾多區別,牧民們一般都訥於言語,但性情豪爽奔放,待客尤其熱情,在草原上集訓地那段日子,到也算是他前世少有地舒適時光了。
但話回來,身為軍人,蒙古鐵騎縱橫天下,他也是很想見識一下的,那些牧民口中奉為天神般地絕代天驕,僅用數萬人馬,就打的金國西夏土崩瓦解,兵鋒之盛,簡直無人可逆,這位成吉思汗本人是怎樣的英雄豪傑,又該有怎樣的風姿偉態?
以他如今的心境,此時沒有半點對未來的擔憂焦慮,竟是有些嚮往不已。
。。。。。段從文來到軍帳之前的時候,正看見趙石眼神有些飄忽的望向遠方,段從文也不由順著目光望去,遠方山巒起伏,林木森森,煙雲環繞,確實稱得上景緻不凡,但看的時間長了,也沒什麼看頭,再,以這位年夜人的性子,也不會是觸景生情的文人雅士那些雅緻情趣,也不知在看什麼?
想到這裡,段從文卻是暗自一笑,若這位年夜人是個文人,他到是要擔憂了,就像是李士芳,這些文人骨子裡都有些壞毛病,平日裡到也不算什麼,但行軍兵戈,讓文人領軍,可就有些危險了,李士芳在京師好年夜的名頭,到了這裡還不是險險把命丟失落?
想著這些雜亂的念頭,卻是靜靜站了一旁,他其實也是書人的根柢,對行止進退十分講究,其實不欲這時上前打攪。
不過看著趙石其實不算出眾。但卻男子氣十足,年輕但卻並沒有一絲稚嫩的側臉,心裡又開始了胡思亂想。
新來地那位顯鋒軍李將軍和這位年夜人究竟是個什麼關係,他在那些顯鋒軍舊部嘴裡隱約聽昔時兩人都是那支著名的護糧軍出來的,應是有同袍之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