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捻既盈,天道禍淫,亡徵已兆。亂常敗德,非可勝圖,掩慝懷奸,唯日不足。移告之嚴,未嘗面受。朝覲之禮,莫肯躬親。誘納亡叛,不知紀極。充斥邊陲,亟待烽候。關柝以之不靜,生人為之廢業……”
聽著是不是像在說楊廣,其實不是,這是史官們在說楊廣徵伐高句麗的原委,在歷數高句麗的罪狀。
凡一千五百餘字,都在為楊廣徵伐遼東做著鋪墊,高句麗的罪狀一條接著一條,文人用詞很是艱深,聽著也很提氣,如果你讀完這個,而且還懂得文人們想說什麼,那一定是熱血沸騰,覺著不伐高句麗簡直天理難容。
顏師古一字一句的唸了出來,聲音在太極殿中迴盪,簡直就像是一篇討伐高句麗的檄文,他本人漸漸也流露出了振奮之色。
李破聽的雲山霧罩,但臉色漸漸整個黑了起來。
高句麗的罪狀唸完之後,還有大段的描寫著當年大軍聚於河北的盛況,讓李破不由回想起了大業七年自己在河北涿郡的所見所聞。
大軍雲集,一眼望不到邊際。
道路之上全是應召趕來河北的軍隊和絡繹不絕的民夫,道路兩旁插著無數的杆子,上面懸掛著的都是血淋淋的頭顱。
摩肩擦踵的民夫,神色麻木,一身疲憊,走著走著便栽倒在地,被如狼似虎的兵士連連鞭打,再也站不起身。
河北北部的田地盡都荒蕪,村落都成了大軍的兵營,成年男子全都淪為民夫,為大軍運送糧草,留在家中的女人衣食無著,老人和孩子紛紛餓死,女人做起了齷齪的買賣。
大雪一至,除了聚集在此的大軍,其他的所有生機全都漸漸滅絕。
軍卒們躲在單薄的帳篷當中瑟瑟發抖,一身貂裘的貴族們在涿郡獵苑中賓士射獵,在營帳間往來交遊,回到自己營帳之中便是酒肉飄香。
楊廣在行宮之中得意洋洋,和佛道之人談佛論道,不時便來上一場祭祀,為皇帝祈福,為大軍祝勝。
那時的他在做什麼?戰戰兢兢的在為小命奔忙。
皇帝在做什麼他絲毫也不關心,但貴族們吃的什麼,住的怎麼樣,而他和兵卒們又吃的什麼,又經受了怎樣的寒冷,他卻都清清楚楚。
讓他清晰的認識到了皇帝和貴族們的醜陋面目,也隱約聽到了隋末戰亂那越來越是急促的腳步之聲。
就是這樣一個猙獰如同地獄般場景,如今在文人的筆下,竟然成了這麼一副模樣,感覺他們恨不能親身前去當年的河北走上一圈……
李破此時的憤怒可想而知。
再也不聽顏師古念念叨叨,他一目十行的往下捋下去,他算是真正見識到了史官們的作風。
他們“忠實”的記錄了三徵遼東的始末,第一次楊廣是怎麼說的,第二次又下詔慷慨激昂了一番,第三次也是如此。
誰誰誰在征伐遼東的時候死了,皇帝哀痛,厚葬之,賞賜其子孫後代,哪個大人物在當時歿了,皇帝又是如何。
賊帥誰誰誰反了,被誰誰誰剿平。
還有就是楊玄感,斛斯政之亂,捉住他們之後,皇帝痛斥其非,昭告天下,並酷刑將其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