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黃文炳的情報,蔡雙章剿匪簡直是個笑話。
組織五千軍馬攻打黃門山已經一個月,還沒攻下來。
林亂派人專門盯著,說官軍就在那摸魚,根本沒攻山,也沒想辦法去進攻。
雙方就在那你過你的我過我的,遭殃的是附近百姓,被官匪反覆盤剝。
江州城貼過告示,說是獲得大捷,有幾十個人頭示眾,是強盜裡面的中堅分子。
有人說是殺良冒功,黃文炳說不會,跟賊人有勾結的人多如牛毛。
就像被林亂斬首的張橫張順,潯陽江邊的幾百個魚販子,哪個不認識他們不在他們手下討生活。
絕大部分人沒有殺人謀財的大惡,但是也沒有無辜的。
他們都是得利者,只是得利的級別不同。
再說江州城外多的是沒跟腳的閒漢,蔡雙章怎麼會叫人濫殺良民。
林亂想到蔡京拍馬屁,把宋金合夥滅遼之戰中宋軍的節節敗退吹噓成宋徽宗的不世之功。
最後宋國是花錢從金國手裡買下的燕京,有個宋將不服氣,抗旨半路襲擊金國使者。
兩千多宋軍面對十七名金國騎兵,被殺一千多人。
後世的人看到資料無不震驚,這可是純粹的冷兵器時代。
體力不行?戰馬不行?兵器不行?鬥志不行?國力不行?制度不行?文化不行?……無人能道破。
正是因為這些戰鬥的表現,讓金軍看到宋軍的虛弱無比,才開始攻宋。
化失敗為榮譽不是蔡京此人獨有,而是宋徽宗統治下的常態。
如同林亂現在不過領著一千多人,黃文炳、李俊等人同樣拍馬屁。
權力集中於一人,只要討好那個人就應有盡有,怪誰呢?
林亂安安靜靜的在揭陽鎮思考、寫書,一章一章的往外傳。
當《殺奴英雄傳》完結,主角們接連犧牲,德國復國失敗,引發街頭巷尾巨大爭議。
連皇宮中的帝姬宮女據說都有流淚的,甚至傳出皇后撕了書頁,直呼不公道。
更有不少名流顯貴等著林亂回京,要向他當面討個究竟。
林亂什麼都不理會,閉門準備第二本書。
這次不是,而是非常正經的啟蒙教材,《弟子規》。
可以傳揚天下,但是不足以樹立人格和品格。
詩可以,但是最好的詩在唐朝。
林亂也不能隔兩天就冒出一首,那樣太假。
所以他決定用《弟子規》來以正視聽,讓自己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再上一層樓。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固邦國自寧。”
當這段經典前言從林亂口中出來,負責謄抄的夫子紛紛拜倒。
幫林亂寫他們只是為錢,並沒覺得了不起。
但是這篇三言韻文不簡單,是教書育人之用。
此時《百家姓》已經廣為流傳,這篇《弟子規》格調更高,樸實無華,潤物細無聲。
不過林亂並沒有急著將《弟子規》印出去,而是反覆修改。
他在等合適的機會。
“真人,外面那幫書生又來了,堵在路上鬼喊鬼叫。”
楊志過來發牢騷。
軍營外面來了很多人,在一幫書生帶領下抗議,抗議《殺奴英雄傳》的結局,要好人有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