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的城市有螢火蟲。
聽說最近螢火蟲變得很稀少。在幾年前,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這個城市有螢火蟲。
宮亞以前就讀的那所小學附近,有一座自然公園。
螢火蟲就棲息在那邊的小和附近。
不過,螢火蟲的數量和人類的發展成反比,不斷地銳減,最後消失無蹤了。
有一位老者決心要讓已消失的螢火蟲再度復生起來。一切都是在那位老者努力的帶領之下進行的。
那位老者打算獨自把骯髒、變得不適合螢火蟲棲息的小河整治乾淨。當然一開始時,周遭的人都說他是白費力氣。
即使如此,那位老者還是慢慢地開始恢復小河昔日地風貌,並從事螢火蟲的保護和覆育活動,他希望自己的孫子也能看到他小時候所看見的美景,螢火蟲滿天飛舞的樣子。
他說縣撿拾垃圾,種植能淨化和水的水草,並開始飼養從繁殖地索取來的螢火蟲幼蟲。
失敗了許多次,事情總是進行的不順利。
不久,那位老者的家人看到他這麼一心一意地要完成自己的目標,也開始支援他的活動。
活了好幾年的某夏天。有一隻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一閃一閃地飛來飛去。
然後,每年螢火蟲的數量不斷地增加。
不久,原本只是一位老者對螢火蟲的思念,逐漸使群眾、整個城市都動了起來。
螢火蟲成為這個城市的象徵以及一項大工程。
“創造有螢火蟲的風景”
整個城市大肆宣傳著,也開始營造螢火蟲棲息的環境和培育工作。連小學也有飼養螢火蟲。
仙子啊,有許多人成群結伴地去看螢火蟲。
宮亞也曾經看過,而且讀小學的時候也在學校飼養過。
姐姐宮麗當小學老師時,曾笑著說:“教小朋友養螢火蟲很有趣。”
很久很久以前,有許多人深信螢火蟲所發出來的光亮是“人類的靈魂”。
宮麗曾經這麼說過:“在無數的螢火蟲之中,一定藏有某個人的幸福。因為,看到螢火蟲,總覺得會變得很幸福,你不覺得嗎?”
有多少螢火蟲,就有多少人的幸福。
不過,宮亞可不這麼認為。只是覺得還好而已。
而且,說這句話的當事人已經去世了。哪有幸福可言呢?
螢火蟲公園,離宮亞家並不遠。
宮亞和母親幾乎沒有交談地走在通往那座公園的路上。
走著走著,額頭和脖子逐漸冒出汗水。
不知母親是不是發現了,她從掛在手臂上的皮包中拿出一塊毛巾,遞給會自用。
“謝謝。”
宮亞把它拿過來拭汗。
快到公園時,和宮亞他們一樣來看螢火蟲的親子和情侶們漸漸地開始增多了。
一個小女孩急躁地牽著母親的手走過她們身旁。
一進公園,為了保護螢火蟲,只有最低限度的路燈。
據說螢火蟲會感應到彼此的亮光,用亮光交談,而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光線會妨礙螢火蟲彼此的溝通。
人類害怕黑暗,而製造出燈光。
那種燈光會使螢火蟲所發出來的小小亮光消失。
不過,也不是說人類不能與螢火蟲和平共存。
宮亞來到這裡,強烈地感受到這件事。
因為在這座公園中,人類和螢火蟲可以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