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週一。
陽光明媚,微風不燥。
劉瀏將車停穩,深吸一口清晨的空氣,帶著幾分感慨走在這條寬敞的道路上。
這已是他第二次踏足章江校區,但他還是被這裡現代化的設施所震撼。
對於像他這樣的理工科直男癌晚期患者來說,章江校區的科技感和現代感遠,遠比復旦大學邯鄲校區那種沉甸甸的歷史感要來得順眼。
比起他之前所在的‘巨無霸’之江大學更是天壤之別。
新校區意味著新實驗室,新實驗室意味著新裝置,新裝置意味著科研工作中那些不可名狀的神鬼玄學因素將會減少,實驗資料將更加可靠。
現在的大學,比拼的還是財力。
尤其是對於工科而言,科研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儀器、經費,這兩者是科研成功的基石。
沒有這兩者的支撐,即便是最聰明的頭腦也難以產出成果。
而沒有成果,就意味著沒有職稱,沒有學術影響力。
清北,特別是華清,它的崛起真的是靠大師嗎?
燕京大學或許還有這樣的歷史底蘊和土壤。
但70年未出一位大師的華清,靠的不就是天子腳下那海量的經費嗎?
在經費相同的時代,92年以前,華清大學可是被中科大給牢牢踩在腳下的。
劉瀏認為,就眼前那恢弘闊氣的實驗室來說,此時的復旦大學已經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一個好的科研平臺不僅能夠培養和提高教師隊伍的學術水平,還能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和發展,從而提高高校科研水平。
優秀的科研平臺匯聚了高階的科研儀器裝置、頂尖的科研人員和最前沿的研究領域,是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基礎。
怪不得現在好多青椒都想進復旦或者蜀大。
他們是要實實在在成果才能在大學裡站穩腳跟的。
沒有先進的裝置和充足的經費,科研工作就像是無源之水,難以為繼。
今天,劉瀏是第二次來見識所謂的卿雲實驗室。
上一次是2月16日,他來到這裡,卻發現實驗室的門緊閉,說是要等到二月二龍抬頭後實驗室才正式開門。
當時劉瀏都快氣炸了。
這在科研界簡直是無法想象的。
大學實驗室,特別是重要的實驗室,是沒有春節可言的。
實驗室裡看春晚,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儘管他也承認,開學前後一段時間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也沒那麼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但這是態度問題啊!
太不像話了!
優秀的科研平臺還要有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和科研作風。
光是一堆先進的儀器擺在那裡,光是一堆科研經費擺在賬上或者實驗材料買了一大堆,沒有作風優良的科研紀律操守……
這錢還不如沒有!
至少特麼的寒假放一個月,這是浪費!
這種態度問題,在他看來,直接影響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科研工作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投入,任何的鬆懈都可能影響到科研的進展和成果。
要不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理念牢牢的刻在他腦海裡,此時他是完全不想來二次的。